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门四隽”是晚清金陵诗坛较有代表性的诗人团体,但因为作品留存不多,除去金和为学术界所知,孙文川、蔡琳、寿昌都鲜为人知,关于“白门四隽”这一团体也少有人研究。虽然“白门四隽”存诗不多,但他们的诗歌内容丰富,笔触涉及晚清社会现实、太平天国史实,写出了彼时下层文人士子在乱世中艰难求生的悲惨遭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介绍了“白门四隽”其人、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正文分为六章:第一章写“白门四隽”所处的时代背景。“白门四隽”生活在混乱的晚清时期,彼时各地反清势力不绝,加之西方列强频扰,清廷国力大减,金陵作为江南重镇更是在晚清屡遭兵燹。“白门四隽”身处混乱时局,亲身经历太平天国运动,遭遇惨痛。第二章是“白门四隽”的生平著述概说。“白门四隽”的人生轨迹与太平天国运动紧密相关,太平天国运动之前,“白门四隽”生活虽然清贫但不失惬意。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金陵被占,“白门四隽”的人生就此改变,寿昌悲愤过度而亡,金和、孙文川、蔡琳则辗转他乡、流离乞食。太平天国运动平定后,三人境况不佳,蔡琳早死,金和落魄,只有孙文川较为安稳。因为时局的混乱,“白门四隽”作品留存较少,除了金和的诗集存诗较全以外,孙文川的诗集中只收录了太平天国期间所作诗歌,蔡琳的诗集只有一卷,寿昌留下的诗文只零星见于《惜阴书舍课艺》和《金陵惜阴书院赋抄》。第三章考察“白门四隽”的交游。“白门四隽”共同成长于金陵,少年时又一同求学惜阴书院,感情甚笃,哪怕因战乱流离各地仍然互相挂念。同时,“白门四隽”和惜阴师友、金陵贤豪、文坛寒士、政界名流也有一定的往来。这些交游对象身份多样,“白门四隽”心理上对他们有一定的依附性。第四章是对“白门四隽”诗歌思想内容的研究。“白门四隽”诗歌中充满着对晚清混乱时局的书写,多年的离家生活使他们的诗歌充满游子之思,对自身所处困境亦有诸多吐露。为了排解心中愁闷,“白门四隽”常常醉心山水、借酒消愁、借物抒情,以求一时开怀。第五章分析“白门四隽”诗歌的艺术风貌。“白门四隽”作为一个诗人团体,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相似的艺术特征,诗体上诸体皆备、诗多长篇,偏爱萧瑟幽冷的意象,诗歌常常带有凄苦悲凉之感,语言上质而不俚、平而深蕴。同时,“白门四隽”又是独立的个体,诗歌也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如金和诗风讽刺锋利,蔡琳诗歌清远幽深,孙文川则继承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寿昌因无诗集留存,只能暂按不表。第六章探讨“白门四隽”的文学史意义。“白门四隽”的诗歌创作不仅有着承前启后的诗学价值,更因为紧扣社会现实而具有较高的诗史价值。同时,作为晚清金陵诗坛的代表人物,“白门四隽”坎坷的遭遇是彼时下层知识分子悲惨命运的缩影,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结语进一步明确“白门四隽”及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