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萨克汗国自15世纪末期建立至19世纪上半期被沙俄征服之前,曾作为一支独特的政治力量活跃于中亚的历史舞台。由于其在清朝与俄国、俄与中亚三汗国(希瓦、布哈拉、浩罕)之间巨大的缓冲作用,使其成为沙俄东进南下及清朝、中亚三汗国维持边境安全的必争地带。本文以时间为纲,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五个部分对中俄两国对外策略中的哈萨克汗国因素作了考察。 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哈萨克汗国的建立、汗王更替、三玉兹的形成以及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第二部分:将清哈关系追溯至准噶尔时期,并认为准噶尔部与哈萨克汗国的关系经历了“初期接触—冲突对抗—和睦共处”的动态演变过程。 第三部分:对清哈“宗主外藩”关系及相关问题作了考察,本文认为,清政府在哈萨克汗国问题上采取防御性的“两优、三不”策略(所谓“两优”,即在政治上给以优待,经济上给以优惠。所谓“三不”,即不设官置守、不干涉其内部事务;对哈萨克汗国与其它部落的纷争与冲突,不予介入;对沙皇俄国侵占哈萨克领土的行为,不予过问),并对该策略的内容、弊端及其演变做了分析。 第四部分:对俄国征服哈萨克汗国的背景及其阶段性特点作了分析,并以中俄在哈萨克汗国问题上的四次交涉为个案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在哈萨克汗国问题上,清方经历了从“两优、三不”策略到消极、隐忍的“软性”策略的演变过程;而俄方的策略则颇具进攻性质,从“大包围”策略到循序渐进的进攻性策略,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最终将清朝的属国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之中。 第五部分:总结和分析了俄国征服哈萨克汗国的特点,并从俄、清、哈三方因素以及当时的世界格局着眼,对俄国征服哈萨克汗国的成功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