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运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对股前外侧区各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及虚拟解剖学研究。重点探查穿支血管的走行、类型及穿出深筋膜位置等,在术前确定优势穿支及供区,设计个性化的穿支皮瓣。通过本实验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昆明医科人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在2015年2月一2016年3月间收治了9例口腔癌患者,术前均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运用西门子Definifion FlashCT机进行扫描,并获取CTA DICOM数据集。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至足趾,将其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17.0软件工作站。利用软件中图形重建及分割工具,重建双侧大腿部各组织的三维可视化模型。重点对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及其主要穿支进行重建,并将重建的各组织进行多方位旋转和多重组合显示穿支血管、骨骼、肌肉及皮肤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数字化临床解剖进行探究。2利用软件自带的测量工具对股前外侧穿支血管进行定位及定量测量,观察记录股前外侧穿支血管穿出深筋膜的位置、数量、类型及穿支血管起始处外径等数据,选择优势穿支及供区,并进行体表标记。根据原发灶病变大小及供区情况术前设计个体化的穿支皮瓣。3通过临床手术过程中观察比较穿支血管的实际情况是否与术前标记及探测结果一致,对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前辅助设计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本实验有9例患者其18例样本,发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血管共有33支,平均每侧发现1.83支,其中5支属于肌间隙穿支,28支属于肌皮穿支。18例样本中发现1支穿支的有6例,发现有2支穿支的有9例,发现有3支穿支的有3例。18例样本髂前上棘到髌骨外侧上缘距离平均为45.18±2.74cm。各穿支到髌骨外侧上缘距离平均为18.6±3.35cm,各穿支到髌骨外侧上缘的距离占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侧上缘距离比例平均为41.0%±6.6%。33支穿支血管起始处平均外径为2.15±0.46mm,其中外径范围在1-1.5mm内有3支,外径范围在1.5-2.0mm内有10支,外径范围大于2.0mm有20支。优势穿支有28支,优势穿支的平均外径为2.28±0.37mm。[结论]1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行CTA检查及数据采集,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可在术前精确定位优势穿支及取瓣范围,降低了手术风险,较传统方法提高了取瓣成功率。2通过对股前外侧区进行数字化虚拟解剖的图像建模和测量统计,分离及合并研究了该区域皮肤、肌肉、血管、骨等组织的相互关系,证明了数字化三维重建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辅助设计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