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液晶二维超晶格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e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一系列基于苯并菲化合物T5En,T5为戊氧基苯并菲分子,E为酯基链,n=1~9为酯基链上碳原子个数。采用核磁氢谱(~1HNMR)、高分辨质谱(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TR)以及元素分析(EA)对所合成目标分子进行化学结构确认。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所合成化合物液晶性能进行初步判断,发现除化合物T5E1外,其余八种化合物具有典型的有序六方柱状相直线缺陷型织构,并具有很宽的液晶区间;采用一维变温广角X射线粉末衍射(1D 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二维X射线衍射(2D WAX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一步确认化合物的相态结构;通过对二维X射线衍射点阵、小角X射线散射图谱特征峰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图像进行分析,得到化合物T5E2-T5E9通过π-π堆叠和偶极-偶极作用形成二维超晶格的证据;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偶极矩得到的结果分析超晶格结构的形成过程:首先,三个盘状分子通过偶极-偶极作用形成三角形晶格;三角形晶格通过一维方向上的π-π堆叠作用形成柱子;三角形柱子通过烷基链间的色散力和填隙作用形成六方晶格,并在偶极-偶极作用指导下最终形成长程有序的二维六方超晶格。采用时间飞程谱(time-of-flight)对形成二维超晶格的八种化合物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进行测试,其中化合物T5E4的载流子迁移率最高,比2,3,6,7,10,11-六戊氧基苯并菲(HAT5)的载流子迁移率提高两倍,这是由于T5E4分子结构对称性最接近于HAT5,并且二维超晶格的形成使其迁移率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所研究的沁南区块位于沁水盆地南部东翼斜坡部位,纵向上发育多套煤层,其中横向较稳定、厚度较大的是石炭系太原组15号和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层。沁水盆地是形成于古生界基
本文立足于已经成功应用于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金属配合物的基础上,设计并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多齿氮配位金属有机化合物。此中,把成功合成的镁/铝物质应用于合成PCL的反
高性能计算机的硬件性能的提高,需要有相应的软件支持,才能在实际使用时发挥出硬件系统的性能长处。超算系统的应用程序在固定的硬件平台上会被用户多次运行,应用程序在具体
传统微电子器件在纳米尺寸下的能耗问题成为当今微电子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利用电子自旋性质制造的新型电子器件有望解决这一难题。自旋电子学作为一种意在利用创新的办法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后,由于常规电源发电占比下降、下调峰能力的限制以及就地消纳空间有限等因素导致系统调峰能力不足,风光电消纳受阻,系统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因此,如何提高系统调峰能力以及挖掘电网中新的调峰资源成为我国电网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太阳能光热发电是近年新崛起的一种新能源发电类型,其既具有利用光伏发电的新能源特征,又具有常规电源发电功率平稳性与良好的调节特性。基于此,本文在考虑传统常规电源调
长期以来,人们用电阻率测井来识别油水层,但由于低电阻率油气藏与水层的电阻率差异不大,在以往的常规测井解释中容易被错误的判断为水层。低阻油气藏具有隐蔽性强和巨大的勘
鄂尔多斯北部气田主要包括大牛地、什股壕两个工区,大牛地工区内水平井测井资料稀缺,水平段仅有自然伽马曲线,什股壕工区储层发育多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水平井测井响应受围岩
伴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飞速成长,大量的互联网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大数据时代事实上的标准Hadoop YARN (Yet Another Resource Negotiator)也被成功地应用
调和组织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双模态组织结构,能够获得高强度并且保持良好韧性,为发展高强、高韧性和耐疲劳损伤金属材料提供了重要思路。研究调和组织结构奥氏体不锈钢的疲劳性能,揭示其微观结构对疲劳失效机理的影响,为多尺度、多层次的纳米非均匀结构金属的设计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机械研磨及热等静压制备的调和组织结构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疲劳性能。研究了调和组织结构对于疲劳极限的影响,以及循环加载期间
玛北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相带,砂体纵、横向变化快,叠置特征突出,使得有利相带边界和相对优质储层的精细刻画难度大。因此,如何寻找优质储层进行精细评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