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因为盆底肌肉和筋膜薄弱引发盆腔器官移位导致器官位置及功能的改变,主要分为阴道前(后)壁膨出和子宫脱垂。目的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68周盆底肌检测和脱垂定量分度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评估,结合患者相关资料,了解产后盆底功能的自我恢复情况,分析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而为孕妇孕期围保提供标准,为产后及早治疗POP提供临床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并于我院行产后复查的6000例妇女。采用PHENIXU8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测定盆底深浅层肌(包括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疲劳度及盆底动态压力值。并由专业临床医师按照POP-Q评分[1]评估脱垂及分度。查询并收集产后妇女的住院相关资料,包括分娩方式、年龄、孕前BMI(Body Mass Index)、孕周、产次、新生儿体重、妊娠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孕期增重,共获取完整的数据4045例。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率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多因素分析是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中,计算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95%CI)。P值<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共有4045例,阴道前壁膨出率为83.2%(3368/4045),阴道后壁膨出率为54.5%(2205/4045),子宫脱垂率为37.1%(1501/4045)。2.单因素分析显示2.1年龄、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孕周、高血压、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与产后早期阴道前壁膨出相关;2.2年龄、产次、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孕周、高血压、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盆底动态压力值与产后早期阴道后壁膨出相关;2.3孕前BMI、分娩方式、糖尿病、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盆底动态压力值与产后早期子宫脱垂相关;3.多因素分析显示3.1当阴道前壁膨出为因变量时,与年龄<30岁的女性相比,3040岁、≥40岁的产妇产后发生阴道前壁膨出的风险显著增加,OR分别为1.346(95%CI1.1101.631)、13.930(95%CI 3.24459.809);相较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g的产妇,新生儿体重25004000g、≥4000g阴道前壁膨出率增加,OR分别为2.003(95%CI 1.4822.707)、2.363(95%CI 1.4673.807);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发生阴道前壁膨出的风险是剖宫产的6.333倍(95%CI 5.2147.693);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均增加阴道前壁膨出风险,OR分别为2.396(95%CI 1.9972.876)、3.991(95%CI 2.6406.036)。3.2当阴道后壁膨出为因变量时,与年龄<30岁的女性相比,3040岁、≥40岁的产妇产后发生阴道后壁膨出的风险增加,OR分别为1.382(95%CI1.1671.635)、4.365(95%CI 2.2838.344);与产次为1相比,产次为2、产次≥3时阴道后壁膨出率显著增加,OR分别为1.926(95%CI 1.6082.307)、4.895(95%CI 3.0907.754);相较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g的产妇,新生儿体重25004000g、≥4000g阴道后壁膨出率均增加,OR分别为1.636(95%CI 1.2362.165)、1.770(95%CI 1.1682.684);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发生阴道后壁膨出的风险是剖宫产的6.504倍(95%CI 5.5237.658);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Ⅱ类肌纤维肌力受损增加阴道后壁脱垂率,OR值分别为2.316(95%CI 1.9942.688)、1.916(95%CI 1.2502.938);3.3当子宫脱垂为因变量时,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发生子宫脱垂的风险是剖宫产的1.858倍(95%CI 1.6152.138);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肌力及盆底动态压力值异常均增加子宫脱垂的风险,OR分别为1.275(95%CI 1.1061.470)、2.439(95%CI 1.4874.001)、1.694(95%CI 1.3512.124)。4.产妇B族链球菌感染与产后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1.产后早期POP发生率高,以阴道前壁膨出多见。2.产后PO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体重、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肌力和盆底动态压力值,其中顺产、年龄≥40岁、分娩≥3次、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明显增加POP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