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需要重新审视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的地位、角色和作用,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建设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要求的有效地方政府。县级政府在我国政权组织系统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有效政府的本质是能够向社会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通过分析县级政府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进一步转变县级政府职能、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等理论,采用规范和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以浙江省武义县为案例,分析县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出影响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社会、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主要环境因素。认为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决策和执行公共产品供给是政府官员在一定制度约束下完成的,其中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宏观政策、社会居民的偏好、政府财政体制、政府官员的行为模式、偏好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实施公共产品市场化改革,建立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等提高县级政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力图为转型期县级政府转变行政职能和运行机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部分综述了地方公共产品的特征及西方学者有关分<WP=46>析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工具。这些理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和代议制民主政治、特定的文化观念条件下提出的,我们不能全盘照抄,但在研究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方面仍有借鉴意义。俱乐部理论为分析地方政府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解决城市拥挤现象,提供理论参考。蒂博特模型是分析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理论模型。均衡分析理论提供了地方政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解决途径,即如何设计出一套制度安排,准确了解和揭示人们的偏好,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如何能够体现社会需求。地方公共产品市场化的论述,从产权界定的角度分析了政府与市场公共产品供给的边界。对确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缓解公共产品紧缺的矛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选择理论为推行基层民主政治,建立公共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干部考核、使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以浙江省武义县为个案,分析武义县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介绍了公共产品融资、公共服务创新,国有企业改制、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成功做法,同进也指出了教育卫生等公共产品存在供给规模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提高县级政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实证参考。第三部分对影响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环境因素,如经济发展阶段、国家政策制度,地方政府竞争、社会需求、行政管理体制等进行了分析。就提高县级政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提出政策建议。认为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和干部使用制度,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实施公共产品市场化改革是实现县级政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