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的研究虽然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对于变应性鼻炎患病率的上升、可能的致病因素以及发病机理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及认识。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可以识别存在于众多微生物中的保守的病原相关性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如: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等。TLRs通过识别PAMPS来识别病原体,快速地启动天然免疫应答的抗感染反应。不但如此,目前发现TLRs还能刺激活化T细胞。调节Th0细胞向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导致机体发生Th1型免疫反应或者是Th2型免疫反应。Th1型和Th2型免疫反应的失衡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起重要作用。因此假设TLRs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此假设如被证实则可能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故本实验对Toll样受体2(TLR2)及Toll样受体4(TLR4)与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全文共有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LPS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影响的初步观察 目的:研究LPS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方法:SD大鼠(n=40)随机分为4组。变应性鼻炎组(B组,n=10)于第1、2、3和11天经腹腔内注射200μg卵清白蛋白(OVA)(1ml OVA-Al[OH]3生理盐水混悬液)致敏,从第19天开始以10mgOVA溶于0.1ml的生理盐水滴入鼻腔,连续7天;正常对照组(A组,n=10)不加OVA,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干预;LPS刺激组(C组,n=10)以10μg LPS溶于0.1ml的生理盐水滴入鼻腔,连续5天;变应性鼻炎+LPS刺激组(D组,n=10)激发成为变应性鼻炎的大鼠,继续以10μg LPS溶于0.1ml的生理盐水滴入鼻腔,连续5天。观察各组滴鼻期间的症状变化,如喷嚏、骚痒、流清涕等。各组鼻粘膜行常规HE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行高倍镜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① 成功地制备出了大鼠变应性鼻炎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