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十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职场人士,开始在工作中广泛使用表情符号。表情符号以计算机为媒介,既可以视为非言语交际的一种方式,也可以看作网络语言变异的一种形式,促进了人们感情的传递和态度的表达。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本研究以社会语言学的各种因素(性别、年龄、单位性质、行业)以及权势与等同关系(上下级关系和亲疏关系)作为自变量。以塞尔言语行为的分类(断言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和语言变异理论为框架和指导。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研究了302位中国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使用表情符号的基本情况。通过定量研究(调查问卷)配额抽样的方法,与定性研究(半结构访谈)相结合。运用“问卷星”统计分析系统、EXECL、和SPSS22.0作为统计工具。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和分析数据。
研究发现302位受访者中,超过98%的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使用表情符号。人们对表情符号普遍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它能帮助构建和谐气氛,提高工作效率,缓解话语冲突,弥补人们无法面对面交流的不足。具体来说,来自联营、私营、个体性质的职场人士,倾向于认为表情符号能缓解话语冲突;工业制造、设计加工、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人们,认为表情符号的使用不受行业的影响和限制;人们运用表情符号传递“表达类”的言语行为,远比其他四类要多;男性在“承诺类”和“宣告类”言语行为中,使用表情符号的频率多于女性,而女性在“表达类”言语行为中运用表情符号的频率高于男性;人们普遍对同级、亲近的人使用表情符号远比对上、下级和疏远的人要多。后续的半结构访谈里,10为受访者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具体的原因或解释。
希望这篇论文,能总结出有价值的差异、特点、和规律,有助于职场人士更好地运用表情符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希望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本研究以社会语言学的各种因素(性别、年龄、单位性质、行业)以及权势与等同关系(上下级关系和亲疏关系)作为自变量。以塞尔言语行为的分类(断言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和语言变异理论为框架和指导。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研究了302位中国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使用表情符号的基本情况。通过定量研究(调查问卷)配额抽样的方法,与定性研究(半结构访谈)相结合。运用“问卷星”统计分析系统、EXECL、和SPSS22.0作为统计工具。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和分析数据。
研究发现302位受访者中,超过98%的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使用表情符号。人们对表情符号普遍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它能帮助构建和谐气氛,提高工作效率,缓解话语冲突,弥补人们无法面对面交流的不足。具体来说,来自联营、私营、个体性质的职场人士,倾向于认为表情符号能缓解话语冲突;工业制造、设计加工、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人们,认为表情符号的使用不受行业的影响和限制;人们运用表情符号传递“表达类”的言语行为,远比其他四类要多;男性在“承诺类”和“宣告类”言语行为中,使用表情符号的频率多于女性,而女性在“表达类”言语行为中运用表情符号的频率高于男性;人们普遍对同级、亲近的人使用表情符号远比对上、下级和疏远的人要多。后续的半结构访谈里,10为受访者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具体的原因或解释。
希望这篇论文,能总结出有价值的差异、特点、和规律,有助于职场人士更好地运用表情符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希望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