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众所周知,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后路复位固定可以通过骨折片的重新塑型来增加椎管的面积。经椎弓根钉系统间接复位椎管减压是当前普遍采用的外科治疗手段,虽然可靠减压在一些轻微侵蚀的病人中得到证实,但是关于L1、L2、L3爆裂骨折椎管侵蚀大于三分之一的病人的间接复位却并没有研究。病人术前术后椎管面积恢复的具体数据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没有定论。本实验应用经椎弓根钉系统间接复位固定治疗L1、L2、L3爆裂骨折的病人,对这些病人的椎管面积进行前瞻性的评估。探讨经椎弓根钉系统间接减压复位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且讨论了使后突骨片成功复位的可能决定因素。以期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1、收集从2004年9月到2007年1月在我院创伤急救中心治疗的53例L1—L3椎爆裂骨折,椎管侵蚀大于三分之一且没有神经损伤的病例。2、病人入院和手术后分别进行以伤椎为中心的正侧位X线和CT检查,并记录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受伤椎体、骨折Denis分型、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的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椎体前高和椎体后高的丢失(℅)、椎体角、cobb角的大小、椎管侵蚀面积等。3、有三名骨科医生在受伤后不同时间内行腰椎后路椎弓根系统间接减压复位治疗。4、术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椎体前高和椎体后高丢失(℅)、椎体角、cobb角的变化值,椎管扩大比例,骨块回缩率并完善相关资料。5、整理实验数据,应用t检验,秩和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显著性,所有的可信区间为95%。6、通过CT来测量术前术后椎管的面积,临床和放射的有关联变量与椎管侵蚀程度进行比较讨论结果,指导临床。结果:1、术后所有病人(53)椎管面积都有增加,椎管的侵蚀面积由术前的58% (range, 30%-90%, CI53%-62%)减少到术后的39% (range, 10%-70%, CI 34%-43%)。骨块回缩率为32% (range,-9%-84.61%, CI27%-38%)。2、术后椎管平均侵蚀程度L1由56%(range, 33%-87%, CI 50%-63%)减少到了34%(range, 10%-65%, CI 27%-41%),在L2由57%(range, 30.5%-88%, CI 50%-64%)较少到了40%(range,12.5 %-74%, CI31%-48%),在L3由61%(range,30%-90%, CI48 %-74%)减少到了45%(range, 27%-70%, CI 34%-55%)。3、术后骨块的回缩率在L1,L2,L3分别为39%(range,0%-84 0%-84.61%,CI30%-49%),30%(range,-9%-75%,CI 20%-3 9%),26%(range,7.35%-55.56%,CI14%-27%)。4、椎体前高恢复>85%的病人与椎体前高恢复<85%的病人骨块回缩率有显著差别(P=0.000),分别是39%,14%。5、手术时间>6天与<6天的病人骨块回缩率有显著差别(P = 0.008),分别是2 3%,38%。6、对骨折片的恢复与骨折层面,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椎体前高的变化,Cobb角,椎体后高的变化进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体前高的变化(P = 0.026,r=0. 312),骨折椎体层面(P = 0.034,r =-0.279),手术时间(P =0. 040,r =-0.253)对实验结果有决定性作用。结论:腰椎爆裂骨折间接减压后椎管的骨块侵蚀的回缩率平均为32%。结果通常是L1和L2要比L3的恢复情况好。骨块回缩率的大小与椎体前高的恢复,骨折层面,手术时间有关系,如果这些病人是在受伤早期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手术,则这些病人很少需要其他手术或二次减压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