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城中村问题逐步显现,并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地方政府,作为城市的经营者,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被寄予厚望。通过对广州、深圳、珠海、石家庄和杭州城中村改造实例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着手研究城中村建设面貌改造,并选取山东省潍坊市城中村为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浩大、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关系到村集体、村民、政府管理部门、开发商等多方面利益。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形成的阶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改造的必要性、重要作用和主要障碍,并介绍了城中村改造的基础理论及相关模式,特别是对国内有关城中村及其改造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为深入研究城中村改造与地方政府作用和行为,我们以潍坊市城中村改造为研究基点进行详细剖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潍坊市城中村形成的背景、演变、发展、现状及治理等,提出系列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与方法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潍坊市地方政府在城中村建设面貌改造过程中的职能和作用,从而得出地方政府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定位等一般性结论。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地方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职能和作用定位的问题,包括政府行为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越位是政府替代投资商(开发商)成为部分改造行为的主体;错位是地方政府替代了市场的功能;缺位是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没有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通过对潍坊市城中村改造的系统分析,研究提出地方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应把握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干预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协调服务、政策引导、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并就如何改进城中村,推进城市化,积极解决这一中国特有的现实问题,为又好又快地实现城市化、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