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平台用钢E690工艺优化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平台用钢E690的屈服强度可达到690MPa,属于超高强度钢板,该钢种在国外的生产技术已相对成熟,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能生产该级别海洋平台用钢,且生产工艺技术还不够完善。本课题对新钢试生产的海洋平台用钢E690进行基础特性研究,并提出相关工艺优化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利用Thermo-calc对钢中第二相析出进行理论计算,并计算各析出相中元素含量及种类随温度的变化和钢中关键元素Ni、Cu、Ti含量变化时对第二相析出的影响,为实验钢的成分和连铸工艺优化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各析出物的析出顺序为:Ti4C2S2,FCC_A1#2,Mn S,B2M,M3B2,BN_HP4,FCC_A1#3,Al N,HCP_A3#2,KSI_CARBIDE,MC_ETA,M23C6,M7C3,MC_SHP,M3P。钢中合金元素Ni、Cu、Ti含量的变化对钢中各析出相均有一定的影响,钢中Cu含量可适当增加至0.2%。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充分考虑影响奥氏体动态再结晶的各个工艺参数,如变形温度、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不同变形参数对再结晶规律的影响,通过观察实验后试样的奥氏体晶粒形貌,以晶粒度作为衡量再结晶效果的标准,结合分析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为TMCP工艺优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奥氏体再结晶因素最大的是变形温度,变形量次之,变形速率影响最小。在极低的变形速率下,易导致发生间断式动态再结晶,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得到晶粒度高、均匀性好的晶粒,需要控制合理的工艺参数,最佳组合是变形温度950℃,变形量50%,变形速率0.1s-1,晶粒度可达到9.7。结合析出计算、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规律以及本课题的另一个子课题对E690钢的高温塑性和相变规律研究及热处理工艺研究成果,对E690钢的成分、连铸、TMCP及热处理工艺提出的优化方案为:成分优化方面,适当降低钢中Ni含量至2.00%,并适当提高Cu含量至0.2%,适当提高钢中Ti含量至0.02%。连铸过程中,减少铸坯纵向、横向温度波动,避免Al N、BN和Nb(C、N)相在晶界大量析出,避免BN和Mn S形成复合析出;铸坯矫直温度应控制在950℃-990℃之间,避开第三脆性区。控冷控轧过程中,变形温度在950℃时应达到累积变形量50%及以上,在轧机允许的情况下变形速率应尽量靠近0.1s-1。热处理过程中,优化后参数为淬火温度880℃、回火温度630℃,回火时间120min,控制冷却速度为1-3℃/s,以得到均匀贝氏体组织。经工业化试验可知,工艺优化方案对产品性能提高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人借助自媒体发表观点,社会化媒体平台也推动了自媒体的崛起。而内容是自媒体运营的核心,也是吸引用户、构建社群的前提。本文以知识型自媒体的内容
法哲学范式指导法官审判思维的形成,进而影响法官对案件的裁判能否实现公平正义。目前,司法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如司法公信力不高、案件审判质量和社会效果欠佳、涉诉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地铁安检排队时间过长一直是人们出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排队论的方法对地铁的安检过程进行研究。将地铁进站过程视作为两个连续的排队过程
关注初中体育教学是适应社会转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当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困境探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增加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认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能力为主线,以平台化教育和模块化课程群教学为原则,汇聚与健全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实施课程教学规范化、企业项目
清朝初年,包括朱德先祖在内的一批客家人从广东辗转迁至四川仪陇,他们的后裔一直顽强地传承着客家文化传统。朱德的家庭是一个恪守客家传统的典型客家家庭,浓郁的客家文化氛
聚醚砜(PES)有很好的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近年来利用PES作为制膜材料的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尽管对PES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其中之一便是由于P
针对望奎县中小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展开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经典阅读缺失的原因,寻求经典阅读的应对策略,从而倡导经典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真正
在研究泥浆侵入地层引起的测井响应变化的基础上,应用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钻井泥浆污染类型的判别方法;根据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关系,建立了渗透率损害定量评价模型;运
题记:林海音本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苗栗人,1918年生于日本,三岁返台;五岁随父母移居北京,定居城南;三十岁一家返台定居,2001年逝世,享年八十二岁。今年适逢林海音百岁冥诞,与林海音既是先后期校友,又有先后期同事之谊的台湾作家桂文亚,写下她所认识的前辈生前点滴,以表敬意与怀念。  勤勉的记号  林海音先生喜欢为朋友拍照,随身带着“傻瓜相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不但留下历史身影,也为自己和朋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