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调查新市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保障“新市民”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选择泰安地区经过市政府规划,进行拆迁改造的社区,采取整群抽样选取华新社区、池子崖社区、天平街道办事处下属社区,然后进行入户调查。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入户面访和现场集中调查的方式进行填写。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000份,经过核查,最后实际有效问卷为1856份,有效率92.8%。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3.0、PEMS3.1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1. Cronbach’s α系数等于0.907,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KMO=0.936,Bartlett’sTest检验p<0.01,有很好的量表效度。2.“新市民”的心理健康在强迫、抑郁、焦虑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心理健康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3.1男女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根据年龄分成6组,其中≥66岁组得分最高,≤25岁年龄组得分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年龄组心理健康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3各民族之间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4离异组和丧偶组心理健康得分较高,各组之间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和睦情况得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3.5按教育程度分为5组,得分随着教育水平的增高而降低。各组间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6非城镇居民得分高于城镇居民。两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无工作或失业组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其他两组。不同工作情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根据职业不同一共分为7个组,不同职业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9根据家庭收入情况分为7组,收入1000-2000元组和收入>8000元组得分较低。家庭收入情况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10根据迁入时间分为5组,迁入6-10年组得分最低。然后随着年数的增多,得分增高。各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4.126-35岁得分最高,≥66岁组得分最低。各年龄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不同婚姻状况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不同迁入时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吸烟、饮酒、休闲活动、慢性病对生活质量的得分有影响。结论1、本调查量表在“新城市居民”群体中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新城市居民心里健康的研究。2、“新城市居民”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全国一般人群,其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差,说明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新城市居民”心理压力显著增高,心理压力的增高导致身心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3、迁入城市以后,随时间的延长,“新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提示我们一次性的补偿措施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关部门在制定社保、医保、就业等相应政策的时候,应考虑到政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从而保障这部分居民的身心健康。4、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增大、离异、教育程度偏低、家庭不睦程、迁入居住地时间增加、未留有耕地、休闲活动少等。5、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增大、吸烟过多、饮酒过多、未留有耕地、患有慢性病、休闲活动少、对居住地和迁补偿不满意等。对策与建议1、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赔偿标准,补偿办法要多样化。2、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其发展能力。3、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4、对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职能进行强化,并配备相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5、要求卫生服务机构从单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以前的个体防治疾病方式转向综合防治和群体干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