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
在经济发达国家,大肠癌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大肠癌的治疗在过去20年中发展很快,从开始的5-FU单药到近年来草酸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以及一些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等的相继问世,使得大肠癌的生存期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大肠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中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途径的靶向治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EGFR是一种分子质量为170kDa跨膜糖蛋白,依赖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有Ras→Raf→MAPK途径和PI3-K/AKT途径,这些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浸袭及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细胞凋亡。EGFR在许多上皮来源的肿瘤中有过量表达,并且EGFR过表达与预后不良、无瘤生存期缩短以及耐药性的产生具有相关性。
Cetuximab(C225)是一种人鼠嵌合的IgG1单克隆抗体,能与EGFR的内源性配体竞争性的与EGFR的胞外配体区结合,阻断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另外,Cetuximab可使细胞停滞于G1/G0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和阻断血管生成。同时,Cetuximab与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均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应用于晚期大肠癌的一线、二线、三线治疗均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遗憾的是Cetuximab只对部分患者有效,与伊立替康联用的有效率仅为23%左右。国外的研究显示K—ras基因突变和PTEN蛋白表达状态可作为Cetuximab疗效预测和选择患者的指标,目前尚没有亚洲国家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因此我们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探讨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K—ras基因突变和PTEN蛋白表达状态以及与使用Cetuximab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2.方法:
回顾性收集70例使用过Cetuximab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状态。从70例患者中选择44例二线及二线以后使用Cetuximab的患者分析K—ras基因突变或PTEN蛋白表达状态是否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相关。另外,我们随机选取100例未使用过Cetuximab并且具有充足手术标本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析这100例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情况以进一步验证突变率。
3.结果:
70例患者中有22例(31.4%)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其中有l8例是发生在第12密码子,4例在第13密码子。PTEN蛋白表达阳性的占47例(67.1%),其余23例表达阴性。100例未使用过Cetuximab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发现29例(29%)患者出现突变,其中23例发生在12密码子,其余6例发生在13密码子,与前述的70例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3)。
44例二线及二线以后使用Cetuximab治疗的患者中发生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为15例,其中没有有效的患者,而29例野生型K—ras基因患者中有14例对Cetuximab有效(0% v48.3%,p=0.001)。K—ras基因突变组患者的PFS和OS分别为13个周和10个月;K—ras基因未突变组患者的PFS和OS分别为32个周和18个月,P值分别为P=0.066和P=0.001。以上结果显示K—ras基因突变和患者使用Cetuximab的疗效及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同时29例PTEN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中有14例有效,而15例PTEN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均无效,(48.3%v0%,p=0.001)。PTEN蛋白阴性患者组的PFS和OS分别为15个周和11个月;PTEN蛋白阳性患者组的PFS和OS分别为32个周和17个月,P值分别为0.009和0.008。将K—ras基因突变和PTEN蛋白表达联合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发现,具有2个好的预后指标组的患者的PFS和OS明显长于只有一个好的预后指标组和无好的预后指标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3和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K—ras基因突变情况足患者的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皮肤毒性和K—ras基因突变或PTEN蛋白表达状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4.结论:
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情况和PTEN蛋白表达状态和欧美国家基本相同。二者与使用Cetuximab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明显相关。将K—ras基因突变和PTEN蛋白表达情况联合是更好的Cetuximab的临床预测指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