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其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丰富,储集条件优越,圈闭发育,展现了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与资源潜力。然而,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海上高技术、高风险及高成本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南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有必要根据海上勘探的特殊性,探索一套适合油气勘探初期的油气资源评价预测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找油主要是利用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等技术挖掘出遥感影像与烃类微渗漏相关的信息,圈定或预测有利的油气勘探靶区,是遥感油气勘探技术的前沿。它是一种非侵入式技术,具有经济、安全及高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油气化探通过采集海表和海底等不同环境下的沉积物、海水、气体等介质样品,分析其中烃类及其相关物质的含量,提取与油气有关的异常信息。油气化探和油气遥感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油气勘查方法,但二者在油气勘查中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海表化探异常与遥感影像异常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综合评价化探异常与遥感异常的油气指示意义,可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
本文以此为契机,基于烃类微渗漏理论,探寻适合海洋油气探测的遥感和地球化学指标,利用遥感技术和化探方法相结合提取与海底油气藏有关的异常信息,建立油气藏化探遥感综合勘探评价模型,结合油气勘探成果及所获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预测南海北部的油气藏分布。为快速圈定海洋油气异常靶区以及油气远景早期评价与预测提供新方法和技术,进而促进遥感和化探在油气勘探方面的应用。
首先,系统地研究归纳了海底油气烃类物质微渗漏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海底和海表异常。选择确定遥感油气评价指标——海水表面温度,化探指标——表层海水中甲烷浓度,微生物探测指标——表层海水中甲烷氧化菌丰度,阐述利用这三个标志探测油气藏分布的可行性。
然后,通过对地震时期海表面水温的分析发现,有一些区域的温度总是比周围地区高。对地震前后海表增温值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存在的油气藏区在地震时期增温的概率为64%。说明利用地震时期海表面增温,可作为寻找油(气)藏资源的一种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同时测试了一些采样点海水的波谱,选择烃类物质吸收特征波段建立波谱参数,只有少数的几个参数与甲烷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相关性不高,从实测的海水波谱特征中获得由于油气微渗漏引起的海水中烃类物质的异常不太理想。
另外,对采样点表层海水中的甲烷气体的浓度进行测试,甲烷浓度分布图中有7个含量异常高的区域,其中的一些区域已经探明有油气藏的存在。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测定了各采样点表层海水中甲烷氧化菌的丰度,其与甲烷浓度的相关性较高,将两者综合分析提高了油气区探测的准确性。
最后,以采样点作为研究单位,将三个探测指标结合地质条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指标的结构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油气预测综合指数评价,最终将采样点划分为四类区域。并利用空间内插法显示出整个南海北部研究区油气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而且发现预测的可能含油气区域与已经探明的油气藏的位置重叠性很高,预测结果与油气分布富集区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