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研究微表情识别能力与其可能相关心理因素关系的前提下,探讨不同情绪情境和训练因素对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影响,这将有助于丰富微表情识别研究体系,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背景下微表情识别的相关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探讨微表情识别能力分别与性格、应对方式和信任度三个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按照3(情境)×3(时间)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将情境分为紧张情境、轻松情境和普通情境,将时间分为训练前、训练后和训练后一周,探索不同情境和训练因素对个体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影响及其远期效果评价。采用χ2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查研究显示,微表情识别能力与适应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324,P=0.032);微表情识别能力与人格的其他维度、应对方式和信任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显示,不同被试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在不同情绪情境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6,P=0.024),紧张音乐组分别与轻松音乐组和无音乐对照组间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远低于其余两组,而无音乐对照组和轻松音乐组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个时间点之间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891,P<0.001),训练后与训练前两个时间点之间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训练后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远高于其余两组,训练后一周与训练前两个时间点之间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结论:1.微表情识别能力只与大五人格量表的适应性维度存在相关性,而与应对方式和信任度均不存在相关性。2.在不同情绪情境组中(紧张音乐组、轻松音乐组、无音乐对照组),轻松音乐组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最高,可以认为轻松情境对微表情的识别效果最好。3.从训练的三个时间点来看(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后一周),训练后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得分最高,可以认为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微表情识别能力。因此,轻松情境+训练是提高微表情识别能力的最优模式,能使微表情的识别效果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