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艾略特(1816-188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对宗教,道德,哲学,艺术等许多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并尤其善于深刻洞察人类的精神世界。她的小说以其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真挚的宗教道德情感以及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著称,并对维多利亚社会以及接下来的时代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她的第一部描写十九世纪初英国中部乡村故事的长篇小说《亚当·比德》于1959年匿名发表,一经发表,即在当时英国文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尽管许多文学批评家已从主题,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社会研究,道德研究,宗教研究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专门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来对《亚当·比德》进行解读,因而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解读这篇小说将为《亚当·比德》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全文可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了乔治·艾略特及其作品《亚当·比德》,小说的中外研究现状,文学理论学批评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聚焦于小说的宗教伦理,对比分析小说中两类不同牧师的行为及造成其不同行为及结局的原因。第一类以赖德牧师为代表,他的行为受到了旧宗教道德的迫害和异化,第二类是以黛娜和欧文牧师为代表的新型牧师,他们摒弃了旧道德,并始终坚持建立在爱和情感基础上的宗教道德。乔治·艾略特打破传统宗教的束缚并提倡建立新的宗教道德模式,即以人为世界核心的人本宗教。第三章分析了小说中体现的家庭伦理,从朴瑟,亚当和欧文牧师三个不同家庭展开分析。在家庭关系中,乔治·艾略特强调夫妻间的平等,责任,宽容,奉献等家庭美德以促进家庭的和谐美满。第四章关注《亚当·比德》中的社会伦理,从女性在父权社会下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两个方面讨论了乔治·艾略特的社会伦理关怀。通过分析赫蒂和黛娜在维多利亚父权社会下的不同经历与结局,艾略特表达了对男女平等的期望。另一方面,艾略特高度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主要从对工作的责任和对他人及社会的关怀两方面展开,以此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第五章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角度,从家庭,宗教和社会三个层面解读了乔治艾略特在《亚当·比德》中所表达的伦理思想。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乔治·艾略特的伦理思想和人文关怀,而这一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现在重塑人文精神,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