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水雾和排烟共同作用下公路隧道火灾下沉式疏散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公路隧道已成为城市主要交通枢纽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交通公路隧道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当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有效地控制火灾发展及烟气蔓延,为人员疏散争取充足的时间,创造最有利的逃生环境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细水雾灭火系统具环保、高效、节水和电绝缘性好等优势,但细水雾作用会压低烟气,增加烟气层厚度。笔者将细水雾和机械排烟共同作用,对公路隧道火灾情况下烟气和火势的控制进行研究,同时对下沉式纵向疏散逃生楼梯间距进行优化分析。本文首先利用FDS+Evac软件建立1000m长的公路隧道18MW火灾模型,在不采用细水雾和排烟等措施的情况下进行不同逃生楼梯间距下的人员疏散模拟,分别比较了逃生楼梯间距为60m、80m、100m、120m、140m和160m时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发展、烟气蔓延情况、能见度、各逃生楼梯的使用时间及实际所需总逃生时间等性能参数。综合分析在没有消防措施的情况下,1000m单向单车道公路隧道下沉式纵向疏散最优化的逃生楼梯间距不宜超过100m。其次,笔者着重分析机械排烟作用对公路隧道火灾烟气的控制。本文采用集中排烟方式,通过比较不同工况的集中排烟对火灾温度场、烟气纵向覆盖范围、CO浓度和能见度变化等火灾态势蔓延的控制作用,发现集中排烟方式对火灾烟气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在研究的集中排烟工况中,排烟口风速8m/s,排烟口面积8m2,排烟口个数为8个时的控烟效果最优。再次,研究细水雾系统对公路隧道火灾的控制效果。将25m隧道定为一个细水雾保护分区,分别研究作用范围为2个、3个和4个保护分区时细水雾对公路隧道火灾的控制效果,对比三种工况下温度发展、烟气蔓延及能见度等方面,结果表明作用范围为3个保护分区(75m)工况是细水雾控制火灾的最优方案。最后,研究了细水雾系统和集中排烟系统共同作用时的最优方案及在此工况下逃生楼梯间距的二次优化。通过比较不同细水雾和机械排烟工况对火灾的控制效果,发现细水雾作用范围为3个保护分区(75m),流量10L/min,机械排烟使用8个排烟风口,每个风口面积8m2,风速8m/s的工况为最优方案。在此工况下对逃生楼梯间距进行二次优化,当逃生楼梯间距为120m时,火灾人员疏散所需总时间为355s,各逃生楼梯的拥堵情况不是很严重,4号逃生楼梯的人员在可利用安全疏散时间内完成疏散;当逃生楼梯间距为140m时,3号和4号逃生楼梯处发生严重的人员拥堵现象,拥堵时间较长,而且疏散总时间超多360s,不符合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有机械排烟和细水雾措施的情况下,逃生楼梯间距可以设为120m。
其他文献
<正>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难的有两件事情,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一件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个别人员的思想比较特殊,要把我们的思想装进个别人员的脑
古谢沃戈尔钛磁铁矿床的主要矿物是辉岩,其次是辉长岩、苦闪橄榄岩、叶碲铋矿、角闪岩和脉石。工业矿化是在辉岩、叶碲铋矿中的钛磁铁矿和钛铁矿浸染,以及在橄榄辉岩中较少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双通型”人才,分析目前日语听说课的不足,对日语视听说课堂提出建议,更好地以“一带一路”为方向推动
郑振铎先生在《读毛诗序》一文里说:“《诗经》也和别的重要书籍一样,久已为重重迭迭的注疏的瓦砾把它的真相掩盖住了。”“我们要研究《诗经》,便非先使这一切压盖在《诗经》上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形成过程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 1983— 1999年 2 3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化性肌炎住院治疗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男性 17例 ,女性 6例 ,平均 39岁 ,创伤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3(NOS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1例肝细胞癌组织NOS3和VEGF的表达。【结果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材料的运用已是广泛的事实,“材料作品”呈现为一种当代语境中的艺术语言样式而成立。纵观上海近十年的当代艺术发展态势,材料在艺术作品中的介入十分普遍,尤其
汽车防撞雷达作为主动避撞工具,在应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频繁的虚警,这是由汽车运行的交通环境复杂造成的。从国际研究来看,采用具有良好性能的雷达信号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
云平台作为云计算服务的基础架构,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提供各种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分配。文章提出的基于云平台的遥感信息公共服务,就是借助云平台先进的基础架构和管
当前科技发展已步入"大科学"时代,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协同创新的实质就是对"封闭、单一、分散、低效"的体制机制进行再设计,建立"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