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显示,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由355亿元上升到24.55万亿元,净出口由-19.8亿元增加到3.68万亿元。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总值由3678.7亿元增长到74.11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9.7%。然而,在进出口贸易和整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2013年,全国雾霾天气大规模的爆发充分揭露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生态的脆弱性。目前,关于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有很多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即正向影响,负向影响和综合效应,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观点。此外,关于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家、省市等宏观层面,涉及微观企业的较少,且这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企业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既是贸易的主体,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良好的企业行为对环境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中央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十九大报告更是将污染防治提升至国家战略,再一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本文尝试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去解释企业出口行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都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在理论层面上,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异质性企业研究、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与自然环境关系做了梳理。然后,以Melitz(2003)的企业异质性模型为本文的理论框架,引入企业减排技术投资和污染排放强度,建立一个开放经济下两国垄断竞争模型,并提出四个命题:(1)企业生产率越高,其对减排技术的投资越多;(2)出口型企业比非出口型企业,在减排技术上的投资更多;(3)企业生产率越高,污染排放强度越低;(4)出口型企业相对于非出口型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更低。其次,本文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275家企业为研究对象,获得2009-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根据2012年新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样本企业涉及农林牧副渔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基于相关理论,本文主要采用多元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验证上述四个命题是否在中国成立。在克服了内生性问题之后,实证结果与四个命题相一致。此外,研究发现,企业的其他基本特征也影响到减排技术投资和环境质量。比如较高程度的资本、人力和政府补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减排技术投资,降低污染排放,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适度的企业规模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污染排放增多。再次,采用PSM法分组检验。一方面是为了探究企业出口对环境质量影响在所有制、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另一方面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别的企业,出口(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减排技术投资,降低了污染排放水平。其中,国有企业在出口(生产率)改善环境质量上高于民营企业;西部地区的高于中、东部地区;重工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采矿业高于轻工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制造业。结合我国实际,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上污染较为严重的所有制企业、地区和行业,出口企业相较于同类别的非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承受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更大,出口企业只要不断地适应国际规则,调整自身生产结构,降低污染排放,提升产品的绿色价值,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走的更加长远。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企业治理、政府监管和行业发展角度提出建议,以期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能够提升自己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绿色价值,降低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