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指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从而使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空间规模等一系列结构逐渐扩大并发生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工业化向城镇化演变的现代化过程,我国现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因而城镇化的发展也进入到关键时期。广西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国东盟经济联系的桥头堡,其城镇化的发展关系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统计数据显示,1978-2013年,广西城镇常住人口从360万增加到2115万,年均增加49.31万人;城镇化率从10.64%增长到44.82%,特别是在2004年城镇化率突破30%以后增速明显加快,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全区的水、电、气、路、公交、环保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教育、医疗、文体、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和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全区城镇化率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内各市城镇化率参差不齐;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其偏差系数长期维持在20%左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二元对比系数远低于31%-45%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中心城市自身的集聚能力有待提高,城镇辐射带动能力难以发挥。党的十八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这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广西步入了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两个建成”目标的决定性阶段,必须正确对待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城镇化发展新趋势新特点,依照客观规律,把握正确方向,攻坚克难,努力探索既有时代特征又具广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因子测算和民意调查,发现产业与城镇发展不协调、制度供给不充分是制约广西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鉴于经济实力、社会发展、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在全国范围内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需要着重强化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新型城镇化的实力支撑,深化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民计民生问题的体制改革,形成广西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水平的联动机制,让全区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小康成果。为此,广西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走产城互动的道路,通过提高城镇化的推进效率、提升就业结构质量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广西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水平。二是走制度创新道路,通过深化人口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和城镇规划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为提升广西新型城镇化质量把握核心方向。三是走布局优化道路,通过提升核心城市综合能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培育小城镇,优化培育区域型城市群、建立城镇群协调发展机制,有条不紊地实现广西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