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生物教学过于注重讲解——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学提山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单一化功能的传统生物教学已不能满足要求,学案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编制出相应的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点拨者、帮助者。学案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已经在一些学校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笔者执教于一所省级贫困县的普通中学,所教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效率较低,教学中教师灌输知识的现象非常普遍。针对这些情况,学案式教学是否依然有效,相对于教案教学是否具有优势?是否能作为一种生源学习基础薄弱学校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以期为类似的学校提供生物课学案式教学实施的实验依据。本文实证研究的对象为延安市延川中学高一的两个普通平行班,对照班采用教案教学,实验班采用学案式教学——具体包括学案设计、课前学案引导预习、课堂学案导学、课后学习指导等四个步骤。学案编制采用新老教师共同编制、师生共同编制、知识问题化、稚化思维策略、知识通俗化、顺口溜编写、生物模型建构等七种策略。在学案导学中针对学生疑难点,教师依托学案适时适度点拨,合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课后学习指导中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疑惑与收获给山个性化的复习指导意见。采用问卷调查和生物考试测试两种方法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生物学习情况进行前后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生物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要优于对照班学生。我们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学案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主动性,能更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课堂上的表现更加自信;第二、对于中考成绩偏低、生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与教案教学相比学案式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