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非一时一人之作,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是战国秦汉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积淀。《内经》词句言简意赅,译成现代白话文已经不易,所以译成英文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内经》(主要是《素问》部分)有十三个英译本,其中李照国、Ilza Veith、吴连胜吴奇父子、Maoshing Ni等的译本是研究地最多的英译本。《内经》英译研究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已成为现今中医典籍英译研究的热点。诸多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分析《黄帝内经》的英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很难有一个普遍认同的翻译理论能有效地指导《黄帝内经》的英译。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认为,注释翻译是众多译者常用的翻译策略,也是最有效呈现《内经》原旨的翻译方法。 本文在回顾《内经》英译中经常涉及到的译者主体性、文化负载词以及语境等的基础上,引出了深度翻译理论、阐释翻译理论、佛经翻译思想等不同的理论和思想对《内经》注释翻译的启示,分析了《内经》英译本中的部分注释翻译的译例,发现不论是文内注释还是文外注释,都能快速引导西方学中医的人士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医直至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此研究不仅具有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对外教学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