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蹄目TLR1-4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蹄目(Artiodactyla)属于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哺乳纲(Mammalia),至始新世出现以来其已经发展成为最为繁盛的有蹄类动物。在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同时也在不断出现与进化,整个野生动物种群都面临着一个极具威胁的生存环境。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作为天然免疫的重要功能性蛋白分子,同时也是连接着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当微生物突破机体的物理屏障,如皮肤、粘膜等时,TLRs可以识别它们并激活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因此,通过对偶蹄目Toll样受体的分子进化研究有助于理解野生动物在面对复杂病原微生物这一自然选择压力的时候,表现出怎样的适应和进化。  本研究利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获得了偶蹄目动物中的8个物种的目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包括盘羊、梅花鹿、林麝、斑羚、鬣羚、水鹿、小麂、羚牛;从公共数据库GenBank中下载获得了双峰驼、羊驼、猪、牛、山羊、绵羊、水牛、牦牛、藏羚羊的相关序列,总共获得了17个物种的TLR1-4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在基于这些物种编码区序列基础上,我们利用MEGA5.0和Lasergene分别对所得物种编码区序列进行整理并获得了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特性,通过BioEdit软件中内置程序计算了序列间的同源性。利用SMART在线程序预测各个科代表种的蛋白质结构域。通过NJ法和ML法构建4个目的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借助分子演化的相关理论,初步探讨偶蹄目动物TLR基因家族中这4个成员的演化情况。并且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  1)成功扩增出8个物种的TLR1、2、3和4编码区序列,获得了其编码区完整序列长度分别为2196bp、2352bp、2715bp、2523bp;在GenBank中下载获得了其它物种序列,其中双峰驼和羊驼的序列与其他各物种序列有所不同;  2)利用已经测得的基因序列和结合GennBank中已经报道偶蹄目动物的TLR相关基因序列,同源性计算结果显示,除了驼科中两个物种的TLR1与TLR3基因与其它科同源性较低在70%左右,其它TLR基因的同源性都较高,尤其TLR4在各物种间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在85%以上;  3)在TLR蛋白质结构比较中,我们分别对各个物种的TLR1-4进行了结构域的预测,发现对于同一个基因,不同代表种间亮氨酸拉链重复区(LRRs)数量不尽相同,可能与不同基因识别的病原微生物的配体数量有关系;  4)通过构建ML和N-J树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属于相同科的各个物种紧密的聚在一起,不同物种间同一个基因聚在一起,TLR1和TLR2亲缘关系较近,然后与TLR3、TLR4进行分开;  5)通过PAML计算各分支dN/dS值发现,选择压力检验显示出TLR1、2、3、4基因受到的选择压力有所不同,可能与它们相关联的功能有关,在各个分支上主要经历的是纯净化选择,在部分分支上也发现有选择压力放松的趋势,并且通过位点模型共鉴定出TLR4基因中有1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正向选择;  此次研究从分子进化的角度,为偶蹄目中天然免疫相关基因表现出适应性进化提供了证据。在生物医学的基础上,本研究为更好的了解偶蹄目的各种免疫疾病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帮助作用;
其他文献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的主要人工林树种,由于长期采取单一树种纯林经营模式,林地出现地力衰退、森林生产力下降、生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
瘿蜂科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瘿蜂总科(Cynipoidea),是该总科中唯一植食性常见农林类害虫。随着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通过线粒体基因组探究物
听力部分(共40分)   Ⅰ. 听句子,选出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每小题读两遍。(每小题1分,共10分)  ( ) 1. A. blond B. black C. blue  ( ) 2. A. beside B. above C. below  ( ) 3. A. clothes B. close C. c
猕猴(Macaca mulatta)作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和重要的实验灵长类动物,广泛分布于中国。但是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栖息地严重的碎片化,其数量也正在急剧下降。主要组织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