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研究生教育开始了全面收费的阶段。为配套收费制度,研究生的资助制度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完善研究生资助体制一直就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探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时候,资助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成就作为其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势必会受到资助的极大影响。本文以汀托和比恩的结构方程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设计出本文要讨论的研究框架,并作出了假设。运用AMOS软件对框架进行了验证,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主要探讨资助是怎样直接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并适当描述当前学生的经济压力情况,对资助满足性的评价,学生的兼职情况,以及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期望。经过系统的分析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学生普遍面临经济压力。硕士研究生普遍月支出要大于月收入,学生表示收入水平有限,经济压力大,对学校的资助满足性评价低,认为能得到的导师经费资助比较少或者几乎没有。 第二,学生从事兼职比例高,兼职活动的专业性不强,且学生以缓解经济压力为主要目的从事兼职。 第三,资助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发展存在路径关系。三种资助方式都会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成就产生直接效应,其中赠与型资助和自助型资助会对学业成就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延迟付费型资助对学业成就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三种中介变量针对不同的资助类型产生的间接效应有所区别。 第四,以奖学金为代表的赠与型资助在学生学业发展各个项目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作用。高水平奖学金的获得会提高学生的资助满意度水平,促进继续读本校研究生意愿的形成,会推动学业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学业兴趣的保持,会加深学生的学术融入,会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科研成绩。 第五,以三助津贴为代表的自助型资助在学业发展的各项目中既会带来积极影响,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津贴的资助满足性低,会对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会降低科研成绩,但会促进学业成绩的发展。 第六,以助学贷款为代表的延迟付费型资助在学业发展的各个项目中都表现出消极作用。 第七,学生认为学校和政府应该是研究生资助的主渠道。针对现有的资助问题,提出资助力度有待加强,资助面要拓宽,同时科研资助政策、各项资助方式需要作出相应改革的建议。 最后,针对研究结论,从资助的三种方式出发,结合它们对学生学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四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