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金融体系框架的探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长久以来,人类的发展进步带来的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抑制温室气体过度排放,积极献言献策,加以应对。经济学界提出很多的理论,并且运用了许多的经济手段,比如收费、征税和市场化交易等,其中外部性理论和柯斯定理在环境经济学应用比较广泛。而在全球范围内合作进行碳减排交易的CDM机制就是典型的市场设计产物。本文从基本经济理论的介绍开始,通过对CDM交易机制的分析,尝试着对碳减排交易背后的碳金融这一新的概念进行解释和定义。借鉴国际碳金融实务,最后根据对目前中国碳减排、碳交易面临的挑战,提出制度模式的一些设想,重点提出了中国碳金融发展的宏观体系框架。   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碳减排的理论基础和市场化设计;第二部分考察了国际碳减排交易和国际碳金融的发展实践;第三部分对如何搭建中国碳金融体系框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具体为:   第一部分阐述了碳减排的基础理论和市场化设计,主要包括外部性理论、柯斯定理以及CDM市场化机制设计。   外部性,简单说就是实际经济活动中,厂商或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厂商或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在环境领域内,以碳排放为例,主要体现为外部不经济性。即厂商或个人消耗能源,产生碳排放,对己有利但对全球产生不断累积的气候变暖后果,对他方产生不特定的负面影响。为避免或减少不经济性,理论界提出污染方付费,将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提高碳排放成本抑制排放量。柯斯定理证明了只要产权明晰,则通过交易手段可以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而在实践中,面临的难题就是碳排放产权边界的清晰。   CDM机制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创造性的提出排放总量的边界划分,明确减排目标,通过联合国条约的法律约束,清晰了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权的边界,等于间接划分了碳排放的产权。考虑到各国历史和发展现状,发展中国家暂时不承担碳减排指标任务,通过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购买购碳减排指标,实现了碳减排成本的优化并促进全球进行碳减排。   第二部分考察了国际碳交易和国际碳金融的发展实践。从碳交易的规模、碳交易的形式、碳交易的平台等方面介绍了先进发达国家的探索实践,进而引申出碳金融的定义、功能和业务实践。为我们重点探究中国碳金融的体系框架开启思路、提供经验。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从中国碳减排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发展碳金融的意义和作用作为开始,提出中国碳金融体系框架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要建立多层次的碳交易金融市场,设立好规则,尤其要考虑到中国不均衡的地区发展现状,在对外开放前努力建设好服务于国内的多类型碳交易平台;接着探讨的就是碳金融市场中的多方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比如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特殊作用;最后具体探讨了碳金融市场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法律、监管以及中介服务等。   本文的观点最后可以浓缩为三点,一是碳减排项目的薄利公益的性质离不开资金支持,资金的逐利性会使商业金融业望而却步。而通过政府对碳排放产权立法使得碳减排交易具有较强吸引力,进而才能发展有特色的多层次碳金融体系,才能起到对碳减排的积极支撑作用;二是建立发达的多层次碳减排交易市场是建立碳金融体系的核心,也是基础平台。交易的政策制度性设计要能满足各参与主体的需求。比如在初创阶段应借鉴CDM机制,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展开交易;三是市场服务体系中必须在在法律、政府监管和市场中介培育方面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其他文献
2008年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受到沉重打击,我国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2009年伊始,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货币政策
学位
方园,一九八三年生于江西南昌,祖籍云南。现任教于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四方书画院画家。《父亲》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记忆的迫寻》入
期刊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2004年8月2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了燃料油期货,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和发展,为中国进一步推出原油期货和其它成品油期货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论文以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波动性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和GDP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就是极好的证明;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的学者对此
长期以来,资源型地区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供应,推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过渡依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模式,使产业结构普遍具有重型化、初级化、单一化特征,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