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采用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了解国内外医院管理模式以及运作现状的基础上,对医院公益性内涵进行界定,以建立合理的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样本地区的医院进行有效评价,并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我国医院公益性的改善策略,为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相关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1、公益性内涵界定和理论基础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情报分析,对医院公益性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界定医院公益性的具体内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公益性定义。2、我国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国内外医院公益性及医院评价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医院公益性的具体内涵,从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效率、减轻患者费用负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高满意度等方面,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3、我国医院公益性综合评价。选择典型现场,对我国医院公益性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4、改善医院公益性的策略研究。结合对医院公益性评价的现状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公共政策层面上探讨改善医院公益性的策略,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情报分析,对我国医院公益性内涵界定;通过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基本思路及应遵循的原则,用以指导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的确定,构建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法结合RSR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对样本医院公益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对医院公益性评价的现状研究分析,运用SWOT分析探讨医院公益性实现的存在问题,从公共政策层面上提出改善医院公益性的策略,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研究结果1、在定义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对我国医院公益性进行内涵界定。公共利益可理解为:在特定社会条件下,能够满足作为共同体的人类的生存、享受、发展等公共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条件的总称,即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全社会的整体共同利益,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层级性和可变性的价值或者有用性。它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私人利益等各种共同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处于最高位阶的利益。公共利益的特点包括社会共享性、主客观统一性、动态性、非营利性;我国医院公益性的具体内涵包括(1)在卫生服务提供上具备可及性,即为人民群众提供经济上的可承受的卫生服务;(2)卫生服务提供上具备适宜性,即向人民群众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卫生服务;(3)医院提供的卫生服务应该产生良好的健康结局,即保证具有良好的服务质量,在医疗服务中增加患者期望结果和减少患者非期望结果;(4)在保证良好的卫生服务质量外,还应保证良好的服务效率,方便病人就医;(5)医院公益性的另一体现是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2、本次研究在构建我国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专家对五项一级指标的熟悉程度在熟悉与很熟悉之间;专家权威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选取专家权威程度较高;专家和谐程度第二轮较第一轮有所提高,显著性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说明专家意见的协调性较好,可信度较高,结果可取。根据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和外延,从医疗质量、服务效率、患者费用负担、社会公益活动、满意度五个维度出发,构建我国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3个。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了一、二级各指标的权重值,其中五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2908,0.2248,0.2262,0.1596,0.0987。3、研究对我国样本医院进行公益性综合评价,我国医院为其公益性的实现做出了努力,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公益性淡化问题:医疗质量方面,各项指标都优于规定的标准值,说明医疗质量控制较好;服务效率方面,公立医院负担过重,挂号难、缴费难、住院难现象存在,民营医院在工作量方面不如公立医院充分;患者费用负担方面,药品费用占医药费用比例较高,年医药费用增长多在10%以上,人民群众经济负担沉重;各医院在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上都体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4、医院公益性的改善不仅仅局限于医院的改革,更需要从卫生系统层面进行改革。在医院公益性的实现上,需要构建与完善一个外部支持,内部监管,分工合理,监督得当的卫生服务体系。结论1、合理分工,构建功能优化的卫生服务提供体系;2、促进公平可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障体系;3、强化政府职责,提供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4、严格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行为;5、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良好的内在条件;6、激发医院社会责任感,提高医务人员公益意识;7、规范媒体行为,提供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