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中的红雪莲 ——论中国当代汉族女作家的西藏书写与精神呈现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ic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西藏题材书写经历了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发轫期,到八十年代的崛起期、九十年代的沉淀期,跨入新世纪,进入了书写的井喷期。以西藏题材为创作素材的作家队伍中,以杨星火、龚巧明、马丽华、毕淑敏、裘山山、安妮宝贝、杜文娟、鲍贝、鄢然、于晓敏、江觉迟等为代表的汉族女作家们在西藏文学寂寥之时,以“刻毒”、敏锐、精准的眼光,背对潮流的姿态和意识,把书写的目光对准这块“荒芜”但文化底蕴深厚的边地,成为西藏文学热的开疆拓土者;她们的作品在读者圈、文学领域反响很大;一些作品堪称经典,且获得如“茅盾文学奖”、“百花奖”、“冰心散文奖”等多种奖项。总之,女作家们成绩斐然且颇具影响力。她们的西藏书写已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参与到中国当代文学的构建过程中。然而目前对这些女作家的研究不充分,把她们归为群体作整体研究的文章更为缺乏,也因此女作家群体的整体创作状貌和精神状貌模糊不清。显而易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和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史上,这一创作群体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文学存在。本文则对该创作群体进行了综合研究,呈现其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创作状貌和特征,以填补目前研究领域的空白;通过呈现和梳理女作家西藏书写的身份构成,创作动因,作品中的自然风景呈现、婚恋主题、人伦关系和宗教与生命之思,并结合作家的性格气质、人生经历、工作环境、西藏地理与人文环境等因素,对女作家的西藏书写的“红雪莲”般的精神追求进行了探讨;而探讨过程中,每个章节都有女作家与藏族作家或汉族男作家的对比研究,以更明晰呈现女作家的性别经验、跨域经验、民族文化认同与文化批判带来的书写特征和审美意蕴。藏区高寒的雪线下,植物几近绝迹,唯独雪莲花能傲雪开放且身姿绰约。雪莲花被藏民视为圣洁之物,蕴含纯洁、坚韧、超凡脱俗的精神内涵,而红雪莲不啻为雪莲花中的极品。女作家多次采用“红雪莲”和“雪莲花”作为文本的标题和意象,寄予了其在物欲横流的现代化社会中对圣洁、淳朴、不甘流俗的品质的追求;对藏地顽强、热烈、奉献的生命和精神的讴歌;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深情呼唤。女作家的人生与作品鲜明地处于众多的对比与对立的元素或价值体系中——西藏高原/内地平原;不甘平庸/平庸;前现代/现代化;边地/中心;乡土/城市;圣洁、自由、热烈/藏污纳垢、秩序、冷漠;真善美/假恶丑;女性主体/男权中心;精神坚持/物欲横流。女作家选择了前者(如前者中有缺点,也会批判),从而展现了自我的精神抉择与皈依,构建出心中冰清玉骨的精神红雪莲。本文共有八个部分,除绪论和结语外,共有六个章节,呈现了从地域自然到人文宗教、从世俗世界到宗教世界的逐层深入的探讨逻辑: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由来,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目的和价值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关于西藏书写的研究状况。第一章梳理与探究了女作家创作群体的身份构成与创作动因。在对群体成员的身份构成和创作动因从整体上进行了梳理、归类、定位与把握的同时,作家的生平、作家的代际分布、创作状貌、创作特征、创作轨迹、创作心理、创作成就、精神气质等也能得以一一体现。第二章探讨了女作家西藏书写的精神共性。对女作家的精神共性进行专章叙述是有重要的原因的,精神共性是综合考察女作家群体的创作和人生抉择之后得出的总结;此外也恰恰是这样的精神共性使得代际分层悬殊、风格多异、以西藏为创作题材的“松散”女作家被归为同一群体有了合理的依据。第三章关注了女作家笔下呈现的多重自然风景。绝域大美的西藏自然环境,既承载了独特的西藏地域风情,又是激发女作家主观心灵感召力的客观事物。女作家与汉族男作家相比,在“雄浑”的语言基调中,又加入了“女儿态”的风格;虽没有藏族作家浓郁的家园意识,但对现代化都市自然风景的消失殆尽寄予反思;在天人之思和人文之思后,又体现了文化认同。第四章探讨了女作家西藏书写中的婚恋主题。婚恋关系本应从属于人伦关系探讨范畴,但因为现实生活中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容易把婚恋视为生命的全部;且女作家的书写中描写婚恋的笔触较重,于是笔者在第四章单独探讨了婚恋主题。与男作家相比,女作家的作品呈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也更为执着地关心着女性的命运和话语表达,对蒙昧的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独立的女性欣慰与赞赏。总体而言,女作家崇尚一种纯洁、质朴、热烈的婚恋。第五章解读了藏地多维的人伦关系。“神佛文化”演化出的“神”与“人”的关系,对藏地人伦关系影响甚大,甚至实现了对“人”与“人”的关系的遮蔽。而从“中心”到“边地”的空间转向下,冷漠的人伦关系呈现“破冰”与升温之势。同时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的广阔的时代嬗递过程中,军民情、战友情、父子情等得到展示。女作家的书写体现出藏地亲人、友人、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间的温情脉脉,虽说也有矛盾冲突,但并无“妖魔化”的、极度“异常化”的人伦关系书写。与男作家相比,女作家对于人伦温情有更多的诉求。第六章以宗教主题为考察点。全民信教的西藏,宗教文化已融入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书写也成了研究女作家绕不开的重点。女作家在宗教沿革与藏民生存形式、宗教与现代女性、人神冲突中,思索了藏地生命存在形态,尤其是女性的生命存在形态。女作家立足于汉人现代性背景和女性性别身份,透露出对宗教的或肯定或尊重或否定或审慎的态度,如接纳宗教文化用以抵制现代性的精神失落,批判宗教糟粕对女性的压迫等。结语部分肯定了女作家为人为文对“红雪莲”般的精神品质的执着追寻,即她们传播了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实现了是对精神平庸的反拨,又向往圣洁、质朴,崇尚女性主体价值,讴歌生命的强力,以及希望在藏地寻求重建精神价值力量的夙愿;总结了女作家的创作特征(其中包含了与汉族男作家和藏族作家的对比总结)和不足之处;并点明了女作家群体西藏书写的文学史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重塑,引发了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要领域的深刻变革,显著地改变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面对公共需求多样化、公共服务精细化、公共问题复杂化和公共治理多元化等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政府治理的需要,政府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政务服务作为践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现代养猪业中,仔猪的健康状况及生长性能会直接影响到生猪饲喂时间以及屠宰体重。仔猪的生长状况关系着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仔猪的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易遭到致病菌和有毒物质的侵袭发生腹泻导致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因此,肠道健康与仔猪的生长性能关系密切。定植在仔猪肠道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仔猪肠道屏障、免疫和激素分泌等方面产生影响,进而调节生长。通过营养调控手段,如:添加益生菌、添加益生元和改变日粮结构等
敦煌石窟现存隋代洞窟百余个,其中丰富的供养人画像和各种绘塑表现出的纺织品图案,展示了从官员贵族到平民百姓的男女服饰风貌和纺织品印染和织造的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图像辨析、分类统计、文献考证、实物比对等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综合前辈学者对敦煌隋代石窟考古分期的研究成果,并反复实地调查比对,厘清了莫高窟和西千佛洞的隋代洞窟及具体分期。在完整调查统计所有供养人图像的基础上,筛选出服饰图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