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超亲油秸秆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henl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疏水超亲油材料由于其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而与油的接触角小于5°,能够选择性的吸附油水混合物中的油分而完全不吸收水,这种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溢油清理领域。理论上,分层粗糙结构的构建和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是获得超疏水性和超亲油性的必要条件。本文选用玉米秸秆作为原材料,在其表面负载无机粒子并进行疏水改性,合成了新型的超疏水超亲油秸秆纤维。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将SiO2/ZnO复合粒子沉积在秸秆纤维表面,然后通过简单的溶液浸泡法,将秸秆浸入到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改性液中,制备得到了超疏水超亲油秸秆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接触角测量装置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表面润湿性进行表征。经过长期空气环境中的存储或浸泡于腐蚀性溶液后,所制备的秸秆纤维样品仍然保持良好的超疏水和超亲油性能。超疏水超亲油秸秆纤维对原油的最大吸附量为20.8 g/g,显示了优异的吸油能力。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在秸秆纤维表面负载大量的二氧化硅粒子,构建了二元分层微观结构,增大了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在此基础上,使用硅烷偶联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秸秆纤维进行表面修饰,降低了材料的表面自由能,进一步提高了秸秆纤维的疏水亲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滴在产品表面的接触角为153°,油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为0°。此外,获得的超疏水超亲油秸秆的耐酸碱性能和空气环境中稳定性都比较好,且对各类油品及有机溶剂显示出较高的吸附容量。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氨水作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出粒径均匀的二氧化硅颗粒。将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粒子负载在秸秆纤维表面制备出目标产物。得到的秸秆纤维样品表现出优异的超疏水性和超亲油性,与水的接触角可达到152°,与油的接触角接近0°。采用传统的表征技术,分析了样品的微观形貌、表面润湿性和表面化学成分。结果显示,由于二氧化硅粒子在纤维表面的沉积使得秸秆样品获得一定的粗糙结构,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疏水改性降低了样品的表面能,两者共同作用使得秸秆纤维具备了良好的超疏水和超亲油性能。在秸秆纤维表面沉积氧化锌粒子,通过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氧化锌粒子表面的单分子层自组装,获得了优越性能的超疏水超亲油秸秆纤维。考察了液体pH值对秸秆润湿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油水分离实验,研究了超疏水超亲油秸秆纤维在纯油系统中的吸附量和对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此外,进一步分析了超疏水超亲油秸秆的重复使用率,以证明产品在油水分离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能。由于其防水性、高吸附容量、低密度,使用后的超疏水超亲油秸秆仍然浮于水体表面,方便回收处理和运输。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上海耀华支路越江隧道内部结构施工技术方案优选,为满足结构受力要求,采用滑模全现浇工艺,实现与盾构掘进同步快速施工,并将盾构掘进与内部结构施工相互影响降低到
采用超高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技术,逐次高速沉积非晶硅顶电池及微晶硅底电池,形成pin/pin型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通常顶电池的n层与底电池的p层均采用微晶
作为在web2.0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形态传播形式,网络电台自从出现以来,凭着其自由、多元的播放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追捧。特别是近年来以手机App广播终端为主要形式的
夏德元:在关于新闻的各种定义中,“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说法是最为流行的;在大众的印象中,新闻也总是越新越快越好。可是,进入互联网时代,面对新的阅读需求和讯息
农超对接实质是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户、消费者三方共赢。在探讨实践中四种典型的农超对接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农超对接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为更好
评述基于递阶模糊神经网络、高阶广义神经网络及模糊控制、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几种当前主要的基于智能计算的干线多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得出将智能计算方
目的:探讨不同的下机回血流量对血液透析患者CV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应用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30例,透析年龄1~5年,分次采用100,75,50 ml/min
薄层电阻是IC生产过程中在线工艺监控测试的项目之一 ,其中经常使用范德堡法和Rymaszewski法作为普通四探针法的补充方法 .应用这两种测试方法时必须要用到范德堡函数 ,而已
胡敏酸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对生物降解有很强的抵抗作用。微生物是腐殖酸转化和矿化作用背后的驱动力。然而,胡敏酸在垃圾渗滤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仍然不清晰,我们的
<正>多媒体技术,是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