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蒙古高原特有种—沙葱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不同化学物质处理、超干贮藏,老化处理和氯化铈处理等方法研究其活力、萌发及发育生理、耐干性、耐藏性和寿命等内容,探讨其发育、萌发、耐干性、耐藏性和寿命影响的生理机制,从而明确沙葱种子在不同处理下的活力及寿命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最终为沙葱种子活力提高、寿命延长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具体结果如下:1、BTH明显抑制沙葱种子萌发,PEG、VC、稀土、氯化铈、氯化镧和氯化钇等处理均可促进萌发,其中400mg·L-1的氯化铈浸种效果最明显。随萌发天数的增加,脂肪含量则呈先降后升趋势;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在萌发过程中变化趋势相反。花后35~40d时,其生理生化指标趋于稳定,种子已达到生理成熟。2、利用硅胶干燥法(10:1),沙葱种子的含水量从6.0%降至1.5%需要的时间为43d。3.5%为其超干处理的适宜含水量下限,含水量为3.5%中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含水量,而02·-产生速率在3.5%的处理中却显著高于其它含水量。3、50℃条件下沙葱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尤其是6.0%(未超干)含水量下贮藏420d后,发芽率降至2.5%,而35℃,20℃和-20℃的种子发芽率可维持在85%以上。沙葱种子中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随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50℃下的LOX、CAT、APX、PPO、GPX和GR的活性高于其它温度,且1.5%和2.5%含水量下,SOD、LOX、APX和GPX活性高于其它含水量。4、氯化铈处理含水量为1.3%和2.3%的沙葱种子在20℃、35℃和50℃条件下贮藏8个月后,发芽指标均高于未处理的种子。在20℃条件下,含水量为1.3%时,氯化铈处理的种子中GR、LOX、APX、CAT、SOD和GPX的活性均高于未经氯化铈处理的,尤其在35℃下,各含水量下这些酶活性均高于未处理的,而在50℃下,仅有CAT活性高于未处理。5、贮藏1至3年的沙葱种子经氯化铈处理后,其萌发指标变化较小,但贮藏3至15年的种子有延缓活力下降的作用;在贮藏3年后,氯化铈处理沙葱种子中抗坏血酸和脯氨酸的含量高于CK;而可溶性蛋白质和热稳定蛋白的含量低于对照;氯化铈处理的不同年限的沙葱中SOD、APX、GPX和LOX活性要高于CK,而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则小于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