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出身于江南名邑宁国府宣城双溪,其家为“一门邹鲁”的理学世家。他在清初文坛、官场均有盛名。他博学多识,涉足理学、史学,潜心诗学理论及其诗歌创作,成就斐然,在诗歌文学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本文将施闰章置于明末及清初顺治、康熙朝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掌握的新材料,重新全面分析、考察施闰章,对其故里、生平、理学及其人品、史学、诗学理论及其诗歌创作等多方面作探讨,以此作为一个切入口,“再现”清初历史文化状况,进一步“确立”其在清代诗学史及文化史中的地位。论文前言部分,主要叙述了论文的选题经过、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再对有清以来的施闰章研究进行了综述,肯定前人研究的价值,发现其存在单一而不全面的问题,指出诗学研究仍要纵深精细化、进一步的拓展,而有关其人品、心态、理学思想、史学思想则需要开拓性研究。第一章全面考察了施闰章故里、身世、生平履历与人品。第一节叙写诗人故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钟灵毓秀。第二节对诗人字、号加以阐解,揭示其保真守愚等含义。第三节考察其家世渊源及其人生履历与人品。家出邹鲁,理学世家。童年孤苦,家教甚严与儒学熏陶;游学与应举,仕宦经历及其仁爱、刚正的人品。第二章全面考察清初历史巨变中文化与世人心态。第一节考察了满清入主中原的统治策略与世人心态。满清统治是高压与怀柔并举,世人是哀思抗争、曲节迎降、争做新贵等群像纷呈,心态各异。施闰章既仕新朝,心态复杂,感激而恐惧,应仕而慕隐。第二节考察清初巨变中的历史、文化的反思。倡学风转变,黜虚崇实,经世致用。诗学趋向是对“七子”扬弃而走向儒家诗学理论的复归。第三章考察清初经学的复兴、理学的特征与施闰章的理学思想。第一节重点考察了清初诉求“经世致用”的经学复兴,其理学特征是从对陆王心学的斥责,走向朱陆兼采,再到朱子学独尊的转变。第二节分析了施闰章的理学思想是具有以孔孟为本,兼采诸家特点。第三节指出注重躬行及其理学践履的表现。第四节考察了施闰章既入世而又思归隐,既甘贫而又想行乐等思想的矛盾性,以及他内刚外和的人格特征。第四章重点考察清初治史、私家修史与官方修史宗旨的差异和施闰章尤重方志的史学思想,对史学功能的认识与官方具有一致性。第五章主要考察了施闰章的诗学思想。第一节梳理与分析了他的诗学本体论思想。对有关诗为何?诗歌的载道、教化观政、摇荡性情、娱心愈病的功能、诗史观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二节主要研究诗歌创作发生论;文质关系论,主张有“本”有“物”,重“情”,而不排斥“文”;强调积学渐进,提高创作修养,提倡善于学古而不泥古。第三节重点研究了施闰章的诗学审美趣味。崇尚“温柔敦厚”的诗教与盛世雅音,标举清秀、含蓄、空灵诗风,贬黜浮艳、径露、拙实、险仄诗风。指出施闰章的诗学理论与审美趣味的矛盾。第六章重点研究施闰章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分析其特色风貌及其诗学地位。第一节分析其具有现实主义诗歌作品,诗风温柔敦厚,体现了诗人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第二节和第三节就施闰章农村题材的诗歌和山水诗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类诗歌写意、淡染的艺术风格和爱慕自然、渴望归隐等思想意蕴。第四节就施闰章的寄情托思的赠答、送别诗歌进行了简述。第五节论述施闰章诗歌地位的确立问题。附录部分。一是对“燕台七子”唱和的时间,得名及其成员进行的辨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利用掌握的新材料,重新为施闰章编撰了年谱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