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我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等的需要,而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培训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在拿到培训合格证书后,依然重归故道,并没有将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等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改善自己的教学,这样就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培训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更主要是因为在培训迁移的过程中,受训教师没有将培训所学很好的进行迁移,因此,对影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的因素进行研究,提高培训迁移的效果,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影响培训迁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对促进培训迁移,提高培训效果提出相关对策。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阶段。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了解国内外培训迁移的研究现状,相关的理论,以及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等,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际,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第二个阶段——实证研究阶段。依据构建的模型,编写培训迁移影响因素量表和培训迁移行为的题项,在通过问卷的可靠性检验后,形成正式的问卷,在榆林、安康、韩城等地进行发放。主要对问卷中所涉及的“培训迁移行为”和影响培训迁移的七个因素:“迁移动机”、“培训内容评价”、“培训后期服务”、“组织支持”、“管理支持”、“工作支持”、“组织文化”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第三个阶段——对策提出阶段。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从受训者的迁移动机、培训机构的后期服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迁移环境的创设这儿个角度出发,对为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提出相关的干预对策,以期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提供可借鉴的成果。本论文中实证研究阶段的主要结论:接受调查的231位教师的培训迁移的效果还是基本合格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培训所学较好的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但是距离理想的预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七个影响因素之中,“迁移动机”的得分最高,说明受训教师在迁移过程中普遍具有较强的动机,“培训后期服务”的得分最低,说明受训教师对于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后期服务很不满意的,特别是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时,培训机构没有提供相应的指导;在七个影响因素中,“培训内容的评价”与“培训迁移行为”的相关性最大,说明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培训迁移行为的影响是最大的,应该在以后的培训中重点关注。其他六个因素也与“培训迁移行为”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七个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迁移动机”与“培训内容的评价”之间的相关性最大。通过以上的实证研究,表明培训迁移行为是在这七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来实现的,因此,每个因素的作用都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