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区域航运产业空间分布及集聚效应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128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皖江区域水陆空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航运产业基础雄厚、航运要素成本低廉,航运文化历史悠久。随着国家级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的实施以及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区域性战略落地等诸多有利因素,为皖江航运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机遇。因此,研究航运产业空间分布特征与集聚效应对进一步优化皖江区域航运产业布局,推动皖江航运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升航运产业在安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安徽长江沿线五个地级市航运产业作为研究主体,在参照有关文献资料和国内外产业空间分布和产业集聚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对皖江区域航运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和集聚效应进行了分析。在研究航运产业空间分布特征时,首先采用了SWOT分析法,对皖江区域航运产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皖江区域的区位优势、港口基础设施条件和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同时也指出了产业规划层次不高,结构问题突出,人才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接着再利用各港口航运生态圈分布、港口设计能力、船籍港船舶数量等指标分析了港口差异化特征。再运用区位熵的方法,对各港口主要关联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各港口专业化水平,从而得出了皖江区域航运产业空间分布特征。接着,进一步开展了空间分布差异化因子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以皖江区域各市为研究空间,航运企业数量为自变量,通过SPSS软件描述性统计分析、Peason相关性检验、回归分析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通过差异化因子分析皖江五座城市航运产业发展能力排名顺序。在此基础上,接着对航运产业集聚效应进行评价,选取皖江区域航运产业五个代表性指标:航运经济发展水平、航运基础设施条件、航运企业数量、航运主体及关联产业和航运产业发展动力为主要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法及物元可拓模型,通过评价得出皖江五市航运产业集聚效应水平和航运发展能力。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对皖江区域航运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对航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等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长江干线自古以来就是沿江社会的重要货运通道,沿江区域的经济和多种类型的货物运输通道都随着沿江区域的建设得以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长江干线沿江区域的整体运输结构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随着新的长江沿江公路、铁路货运通道相继建成,长江干线水公铁综合货运通道网已初步形成。但在目前进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多种运输通道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均衡、少衔接、不融合等问题。鉴于各运输通道之
改扩建高速公路路面施工阶段时,路段存在转序、交织等复杂施工区环境,半幅施工半幅行车时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为探求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行车风险、驾驶负荷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多名驾驶员自然驾驶时的连续数据,采集了车辆运动参数速度、横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驾驶员操作参数方向盘角度、油门、刹车;车辆偏移参数偏离左车道、偏离右车道距离;车辆跟车参数车头时距、同车道目标纵向距离、同车道目标横向距离、同车道
学位
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问题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阻碍了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昂贵的养护和维修费用,随着我国公路等级和里程的增加,桥涵等构造物的数量也在增加,这一问题将更加严重。土工格室具有强大的侧向约束作用,能够直接限制网格内土体的侧向变形,在实际工程中增加土体强度和减小变形方面效果显著,鉴于此,提出用土工格室加筋桥头路基处治差异沉降。但是,与实践相比,土工格室加筋机理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
学位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流汇集、疏散的重要节点。由于渠化设计及信号控制等管控措施,交叉口进口车流流向与车道功能均有明确划分,导致多数驾驶员在信号交叉口进口路段进行变道操作。但是部分变道行为是危险变道行为,会严重干扰信号交叉口的正常通行秩序,同时也是引发信号交叉口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结合数学模型及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了信号交叉口进口路段变道行为危险度辨识方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具体进行了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网络中的枢纽点,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盐田港作为华南地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面临“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迎来发展的关键期。但受限于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盐田区港城冲突仍然存在,阻碍了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明确盐田区港城融合发展程度,探讨融合发展策略,能够为相关政策和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明确港城融合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对盐田区和盐田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凸显,垃圾分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垃圾分类的实施要以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为基础的环环相扣、高效顺畅的生活垃圾物流系统作为保障和支撑。济南市是生活垃圾强制分类46个城市试点之一,对济南市生活垃圾物流网络进行优化研究,科学确定设施选址,合理制定车辆调度方案,使整个生活垃圾
沥青路面作为高速公路主要路面形式,在其服役过程中,水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大部分水损害都是由于在水的作用下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不足导致的。研究表明,集料的化学组分及表观特性这两特性会影响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为了减少水损害的发生,需要对沥青与集料进行优选,采用现阶段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表面能方法进行研究,探究集料化学组分及表观特性对集料表面能产生的影响。本文从集料化学组分与表观特性两个方面对集料表
学位
随着道路建设的大发展,沥青路面的占比越来越高。作为典型的黏弹性材料,受服役环境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性能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在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必须正视对沥青混合料基本性能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明确影响规律,以期对沥青路面设计做出指导。现有对沥青混合料基本性能的研究重点考察温度以及液态水环境等因素,而往往忽略了气态水(即湿度)这一因素。气态水是造成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元凶”之一,因此有必要明确水气浓度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建设,超大基坑及超深坑中坑等异形复杂基坑工程的数量和型式也越来越多。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由于建筑和结构本身的特点、使用功能及施工技术在时空上的要求,需要在已开挖基坑底部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开挖,形成坑中坑式复杂基坑。目前随着超大型地下空间迅速发展,对异形复杂基坑工程呈现更加多样性趋势,然而国内外对坑中坑异形基坑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却十分有限,还没有专门指导坑中坑异形基坑
学位
透水式沥青路面的大量推广使得高黏改性沥青的研发速度迅猛提升,但是研发出的高黏改性沥青仍然具有黏度不稳定的缺陷。高黏改性沥青在使用中也需要提升沥青—集料黏附性、沥青黏韧性、耐老化性能。为了配置性能更优的沥青,使其能更好地满足交通服务需求,需要建立沥青特征官能团与沥青性质之间的关系。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并计算得出12种沥青中各官能团的官能团指数,使用表面能理论体系计算出沥青与集料的黏附结合能及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