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应用GnRH-a反减疗法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sis,OEC)是现阶段妇产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研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sis,OEC)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后联合应用GnRH-a反减疗法的临床效果,通过测定患者术前、用药后血清雌二醇水平(E2),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1年内的临床复发率,从而探讨GnRH-a反减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治疗寻找更加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为GnRH-a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07月至2014年08月于我院行保守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都保留两侧卵巢)的6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在25-45岁之间,囊肿大小均在4-7cm,rAFS临床分期均为Ⅲ-Ⅳ期,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6针组(A组)、反减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月经第1日皮下注射亮丙瑞林3.75mg,每4周注射一次,A组共注射6次,B组注射3次后改为亮丙瑞林1.88mg,每4周一次,继续注射3次。采用VAS评分法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至第一次月经复潮时统计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监测术前、每次注射亮丙瑞林1周后的患者血清雌二醇的水平(E2);治疗结束后统计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用Kupperman评分统计各组患者发生潮热、情绪波动、性欲减退、骨痛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统计各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  结果:至随访结束60例患者资料均纳入此次研究,每组研究对象仍为30例。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6.67%、93.3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B组分别为90%、3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Kupperman评分,A、B组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2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A、B两组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的骨密度降低率分别为5.79%,0.71%。治疗结束后各组内E2水平与术前比较均降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用药第9周各组间E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第21周A、B组患者血雌二醇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A、B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3.33%、20%,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保守手术后联合应用GnRH-a反减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并维持血清雌二醇水平于有效的“治疗窗”(30-50pg/ml)内,很大程度缓解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明显改善药物治疗过程产生的潮热、阴道干燥、情绪波动、骨丢失等不良反应,并能有效降低临床复发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保守手术后联合GnRH-a反减疗法是一种既安全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进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术子宫切除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