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年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是20世纪末我国女性写作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之一。她们一度让中国文坛为之震动,同时,评论界对她们创作意义的评价也莫衷一是。本文欲以“70年代”女作家(以下简称“7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在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女性写作的大背景下探讨“70年代”小说创作的文学价值。本文认为,“暧昧”是“70年代”小说创作在女性写作意义上的基本立场,“暖昧”也是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所呈现的最真实的面目。 首先,与前辈相比,“70年代”的小说创作在“自传体”式的写作方式、对女性欲望的肯定性书写上,有更加直接的表达,呈现出更加激进的“突围”姿态。“70年代”的叙事很大程度地改变了经典小说所设定的那些人物形象模式和价值取向,提供了一种新鲜而刺激的生活景观,制作出一系列与以往生活经验和社会场景迥异的象征符号。她们认为生命或青春的意义就在于欲望的满足、让身体获得最大限度的快感体验,其中对性的要求和对物质的占有是快感产生的源泉,并试图通过对性和物质的占有来确认自身存在的意义。在客观上,这种以“欲望”为重心的价值认同对强调理性、道德、信仰等的现有价值传统形成了某种冲击和破坏。 另一方面,“70年代”在用“欲望”来挑战世俗世界的陈规时,又自觉或不自觉地落入了世俗世界为女性设计的性别圈套,成为“被看”的对象,进而被再度编码——过分强调性满足和物质需求的极端化的“身体”,使欲望在从刻板陈腐的传统秩序和规范中解放出来之后,又被迅速地单一化、凝固化,收束在肉欲和物质享乐的沟渠中。同时,“70年代”在试图通过对性和物质的占有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时,陷入的却是更深更广阔的虚无和自我认同的危机。性欲的满足并未能排遣掉她们内心的寂寞,当性不再是异性之间沟通的障碍时,情感交流却变得更加艰难,强烈的、躁动不安的孤独感始终缠绕着这一代人。在拥有了社会地位、物质财富之后,心灵的空虚却无法填补,灵魂依旧掩埋在无尽的空虚中。也就是说,“70年代”在冲脱现有社会秩序的禁锢后,尚未找到新的足以与原有秩序相抗衡的价值认同体系,她们己经感觉到了认同欲望最终可能走向虚无。 虽然,“70年代”的创作是这一代人精神世界所面临的真实困境的文字和语言的表现,这在某一层面上不失为“70年代”创作的一种意义,但是这种意义的凸现最终可能以“70年代”的创作走向消亡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