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药害事件应急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的多发性与严重性,在公共药害事件领域得到最淋漓尽致的显现。这些年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甲氨蝶呤事件等公共药害事件频出,使得本已备受争议的医疗体制更是被推上了火山口。公共药害事件虽然只是公共危机的一种,但以往要么从行政监管体系的缺陷和弥补泛泛而谈危机管理,要么撇开危机管理理论而机械的探讨公共药害事件应急机制的建构设计。目前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正进入事件凸现期,这既是医药购销领域的环境恶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诚信缺失、监管体制不足、应急机制缺失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产物。公共药害事件的频繁出现,给了政府部门完善监管体制的大好机遇,如果把公共药害事件进行理性反思和思考,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应对公共药害事件的政府应急机制,则能确实的有助于推高应对公共药害事件的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本研究论文旨在唤起人们对公共药害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视,并在建立、健全我国公共药害事件应急机制方面提出建言,提高政府应对公共药害事件的整体能力,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以供有关部门参考。?考虑到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国家层面上的公共药害事件应急机制,因此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知情人物访谈、公共药害事件资料收集等方法,资料分析采用综合法、归纳法等。?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总领和阐述当前中国公共药害事件及其应急机制的研究背景、现状和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对公共药害事件及其应急机制的概念界定,探索性的提出了公共药害事件应急机制的涵义、特征和理论基础。第三章直面目前我国公共药害事件应急过程中存在的立法缺失、预警与快速反应能力较差、社会应对能力低下以及信息公开披露机制薄弱等现状,并通过对欣弗事件这一典型案例的深入探讨,总结医药购销领域的环境恶化、药品生产企业诚信缺失、职能部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体制和相关投入上的不足等深层次原因,正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我国目前公共药害事件频发的局面。第四章介绍了国外公共药害事件应急的成功模式,以美国的药品安全性监管体系为例,重在归纳其成功之处,并将之与我国现状进行横向比较。第五章则是在前文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公共药害事件应急机制,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共药害事件应急现状的薄弱环节,提出自己的探索性的理念和设想,即:一、改善医药购销领域的环境,完善严明的法制保障;二、转变重救轻防的观念,完善药品安全应急处置制度体系;三、成立协调高效的公共药害事件应急决策系统;四、将职能部门职责统筹,健全公共药害事件应对系统;五、完善信息宣传发布体系,发挥舆论积极导向作用;六、兼顾各方利益,完善合理的药害赔偿救济制度。第六章旨在对职能部门应对公共药害事件的机制给出建言,以备相关部门参考。??
其他文献
对1986年10月~1987年9月及1989年1月~1989年12月期间出生的365例低出生体重儿,按其母亲情况作回顾调查和分析。低体重儿发生率为7.99%,死亡率15.07%。母亲主要疾病为妊娠高血压
目的 建立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丹参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并用高效液相 质谱法进行产物分析。方法 以 95 0mL·L-1乙醇为夹带剂 ,在 2 0MPa、4 5℃条件下 ,萃取丹参药材 1h后 ,
组织结构是多校区大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研究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是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现实需要。中国多校区大学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在政府的行政力量推动下形
美国缓刑是社区矫正方式之一,起源于中世纪英国,经19世纪40年代一名叫约翰·奥古斯塔斯的波士顿制鞋匠之不懈努力,逐步发展,目前已成为美国使用最为广泛的刑种。由于犯罪率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使机器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准确的避开障碍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本文使用两种传
川西前陆盆地是位于龙门山冲断带前缘的中国典型的前陆盆地之一。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资源量丰富,但探明率偏低,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另外,须家河组在地层对比和沉积体系等方
语言素养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对语言思想和情感的理解,语言美学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汉语写作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关键内
<正>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震中烈度几乎达到极限,灾情严重,死近七万,伤几十万,是我国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的最大地震。地震发生时,我在美国
克里斯蒂娃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符号学家。一提起她,人们就会想到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现在也非常时髦的术语,互文性。克里斯蒂娃不但提出了互文性理论,而
以广东省九连山林场为例,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系统详述,从规划布局、质量控制、树种选择及结构、档案管理,以及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技术要点和措施等方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