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龙会镇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39113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稀缺性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工业、交通、城市建设和旅游等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展现出土地整理的巨大发展潜力。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可以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而且可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提供科学依据,是土地整理和合理利用战略研究的重要依据。论文以威远县龙会镇为例,从土地整理适宜性相关概念和理论出发,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适宜性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项目概况和土地整理适宜性因素分析,构建了包括地面坡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厚度等自然属性及经济层面的交通内部通达度、灌溉条件和排水条件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MapGIS和Arc GIS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对研究区的土地整理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威远县龙会镇土地整理的建议。评价结果表明:(1)在最适宜S1区,各项因子均能达到优良,但还是需要做好灌溉排水的工作。(2)在中等适宜S2区,各项因子较优,针对毁林开荒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因地制宜,种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3)在勉强适宜S3区,需要采取增加土层厚度和减小坡度,修建完善基础设施,来达到改造成适宜农业利用的土地。(4)引进先进生产力技术,针对其限制因子来改善、调节土地的生态系统能力,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大力发展不适宜S4地区,努力提高后备耕地储量,进而创造最大的耕地效益。针对优化结果,建议在土地整理利用过程中树立耕地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理念;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整理利用水平;改善农业生产交通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注重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
其他文献
目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本文将对传播学视角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与具体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
越剧现代戏的创作,似乎与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有着天然的联系。从鲁迅小说《祝福》到越剧《祥林嫂》便是一列,是为经典。如今,上海越剧院将柔石小说《二月》搬上舞台,亦
后现代社会,档案情感价值逐渐凸显,档案与情感之间存在触发、建构关系。档案情感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所具有的情感价值,发挥着守望真实性情感世界、传承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