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园区演绎了高技术时代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知识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不仅成为20世纪高技术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而且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因此,对科技园区的研究已日益引起高度重视。创新是科技园区的主要功能之一,系统地分析科技园区发展与创新的规律,对加快我国科技园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园区的内涵、参与主体与运行机制。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园区内涵的观点,科技园区是指以高科技企业为核心主体,以通过创造局部优化的区域环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主要目的,以协同性创新为内在发展动力的产业集聚区。科技园区发展的参与主体即指推动科技园区发展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企业、政府、科研院校。园区各参与主体的整体互动推动园区不断发展,园区发展需要先进的管理体制与良好的运行机制。第二部分,主要对世界上科技园区典型的创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伴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科技园区在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技术产业综合体、技术园区、科学城这三种基本的类型。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制度和文化环境以及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异,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科技园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综合体模式,既注重研究开发,又注重产业发展,更重视研究开发与产业界的合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以我国台湾新竹为代表的技术园区模式,尽管也在某些方面专注于研究开发,但相比较而言重心在于制造业;以日本筑波为代表的科学城模式则相对侧重于科学研究,似乎与产业界联系不很紧密,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如<WP=52>此。随着世界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世界科技园区的不断发展演化,园区分类的界线出现了模糊,技术园区和科学城这两种创新模式逐渐与硅谷创新模式相接轨,呈现出逐步演变为类似于硅谷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新态势。第三部分,对中国科技园区的现状进行评析。我国科技园区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在探索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科技园区成为我国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形式和融入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一个有效切入点,成为我国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孕育试验阶段(1983年——1988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建立深圳科技园区和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标志,点燃了我国创办科技园区的火炬,为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立科技园区作了理论和政策上的准备。②建立阶段(1988年——1992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深圳和北京科技园区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兴起了一股创办科技园区的热潮。在这一时期,国家正式批准了52个国家级科技园区。③发展阶段(1993年至现在)我国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中国科技园区在创新中的作用、问题与对策。我国科技园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是全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运用增长极理论,促使科技园区的发展,使之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参与全国范围内的高技术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国家则在更高层次上运用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模式,凭借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等手段引导和促进科技园区的发展,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具有跨世纪意义的现代高技术产业发展空间。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布局中起着重大的牵引作用,成为新的增长极。 <WP=53>但是,中国科技园区在创新中也存在着下面一些问题:①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尚不够大,创新能力有限;②政策优势在相对弱化;③资金短缺比较严重;④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区域创新网络。在创新网络中,政府在制度与政策等层面上,引导创新活动的发方向,刺激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协同创新,保护创新成果和协调创新主体之间的矛盾,发挥创新网络的组织、建设和维护的宏观功能;园区管理机构通过组织管理手段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和粘结功能;强化创新主体建设,通过企业产权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选择,构建创新网络的核心,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这个创新网络实际上就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密切合作,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各种不同创新能力的结构系统。这种立式的网状结构系统,就能够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支撑创新的组合集成。第四部分,分析了在振兴东北经济中科技园区的类型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之举。首要的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以及高效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发挥各级各类科技园区对东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