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ydear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地球物理测井学和油气成藏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采用室内和室外、地面与井下、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大一三亚段为主要研究层段,大一三亚段暗色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精细划分小层;根据研究区内沉积特征,将研究区内大一三亚段划分为三个沉积亚相;采用多种实验仪器针对页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分析化验资料,研究大安寨段暗色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展布;在优选资源量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研究区大安寨段页岩油气资源量。研究表明:(1)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大安寨段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大三、大一三和大一三个亚段,大一三亚段由上至下可细分为大一三a、大一三b以及大一三c三个小层,a小层厚度5m~20m,平面上南部与西北部厚度最大,整体上呈现由南东向北西逐渐减薄的特征,b小层厚度15m~25m,平面上高值区位于南部安岳—潼南—合川一带,并且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薄的趋势,c小层厚度10m~30m,,在研究区南部与中北部厚度最大,西部与东北部厚度较薄,平面上整体呈现由南北向中间逐渐减薄,由东向西逐渐减薄的趋势。三个小层之间界限清楚,容易区分。(2)大安寨段暗色页岩发育与展布主要受沉积相因素控制,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主要为湖泊相,大一三亚段作为主要研究层段,主要发育半深湖亚相、浅湖亚相以及滨湖亚相三个亚相。大一三a小层主要发育半深湖亚相,大一三b小层半深湖亚相、浅湖亚相以及滨湖亚相均有发育,大一三c小层不发育半深湖亚相,只发育浅湖亚相和滨湖亚相。(3)大安寨段页岩储层主要以脆性矿物为主,与北部元坝地区、东部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以及海相地层龙马溪组相比,组成情况相似;页岩储集空间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并存,孔—渗性能较差,是典型的致密储层;从页岩孔径分布上来看,核磁共振测试分析显示以介孔为主,氮气吸附测试显示孔径分布50纳米~100纳米区间,但二者测试结果均显示孔径分布情况与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相似,优于海相地层龙马溪组页岩。(4)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大一三亚段暗色页岩平均厚度35米,大一三a小层平均厚度15米,b小层平均厚度10米,c小层平均厚度10米,从有机地球化学条件的角度出发,结合沉积相的分析,半深湖亚相烃源条件最优,浅湖亚相次之,滨湖亚相较差,从纵向上的层位分析,大一三a小层与b小层烃源条件最优,c小层较差;研究区内烃源岩有机质主要为Ⅱ型有机质,大一三a小层与b小层均为优质烃源岩,c小层为中等烃源岩;研究区东北部龙岗地区和西北部秋林地区在有机质成熟度上较高,整体上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5)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研究区内页岩油气资源量丰富,通过有机质热模拟参数法估算页岩油和气的资源量,页岩油最大值为64.07万吨,最小值为32.03万吨,页岩气最大值为3.99万亿方,最小值1.99万亿方;通过热解法估算了页岩油资源量,数值为68.83万吨;并且通过氯仿沥青“A”法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了页岩油资源量的补充估算,结果为97.65万吨。
其他文献
我国西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遇到强度低、胶结差、遇水泥化的软岩,导致锚固支护方式不能长期有效维持巷道稳定,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开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裂机理及注浆支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以鄂尔多斯红庆梁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及现场工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地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巷道顶板煤、砂质泥岩进行物理力学特性测试,得到煤的强度大于砂质泥岩,后者
革命传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这些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现实价值,发挥其导向、调节和保证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也搞不好、搞不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席地而来,浩浩荡荡,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学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员工持股。随后2015年,国务院颁布《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在员工自愿情况下,允许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其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接下来,相关部门陆续推出政策规范、完善。此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纷纷响应号召,积极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截止2018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国有企业将近100家,成为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热点。本文选取海格通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
艺术史编纂是研治艺术史最重要的方式,它面临三个问题:对象与范围,分期,研究方法。应平等地对待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艺术。新方法的运用对改写艺术史,促进艺术(史)学成为一门
耕地质量评价与耕地生产能力核算是有效进行国土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但中国全国性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起步较晚,与耕地质量结合的生产能力核算研究更少。 该文通过对农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