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动画的审美转向越来越明显,如《辛普森一家》、《怪物史莱克》、《南方公园》、《马男波杰克》、《咱们裸熊》这样的含有后现代明显审美特征的动画数不胜数。这些作品中大量的戏谑、戏仿美国传统经典动画,打破了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的界限,角色塑造不存在固定的经典模式,反对同质化,遵从多元化,叙事上拒绝深度叙事,追从表面化,不认可单一的宏大叙事。在早期的美国动画中,故事剧情简单,角色关系多趋于二元对立,强调角色肢体动态细节,强调极度的夸张变形,并且早期美国动画所塑造的形象都如出一辙,王子都身骑白马、高大帅气,公主则身穿华丽长裙、楚楚可人,举手投足之间都体现了公主高贵;反面人物面容丑陋,经常伴随有外在残缺。而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动画审美趣味趋向于追求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强调视觉冲击感,受众明显扩大到不同年龄层次,角色形象由单一的人物性格走向了多重性格,正义与邪恶、公主美和坏人丑被模糊和颠覆,有着明显的反美化与审丑趋向,打破关于人物符号与故事的统一共识,动画角色形象的意指被戏弄,动画人物的肢体语言由夸张变形转为毫无理由的“无厘头”行为;在角色内容选择上突破早期美国动画王子公主故事的虚幻乌托邦,关注平凡人的普通生活。并且后现代主义下的美国动画角色造型开始融入异国文化,借用异国元素,构建美国精神,将外来文化与美国文化完美的融合,并且将传统式的说教抛之脑后,使动画成为受众娱乐狂欢的消遣。美国动画角色塑造的审美转向是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动画角色塑造的体制化、标准化的刻板美学观的颠覆,这种颠覆正是审美现代性对现存美国动画产业制度化与美学观的否定与改造。后现代动画艺术是在对早期美国动画审美性的反思与批判中成长起来的,两者之间的对立反映了西方审美文化前后的冲突与矛盾。本文从动画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美国早期与当代动画角色塑造的转向现状与表现。首先区分梳理了动画与动画电影等的基本概念,以及美国动画的艺术来源与发展进程,在早期动画与当代美国动画的角色塑造对比中寻找区别与变化,从内在动力与外部推力的双层面去论述这种审美转变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美国动画的转向,对目前中国媒体提出的“中国动画民族化”提出质疑,对中国动画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