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基本控制了人口增长过快,人均占有资源较少、人口与环境关系恶化、人口结构不合理等紧张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类型逐步进入现代型,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人口红利逐渐下降等现象。对此,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单独二孩”政策,即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紧接着,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宣布放开独生子女的控制,实施“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然而人口问题依然严峻,2015年出生人口总数为1655万人,比2014年减少了32万人。“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不仅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时代的终结,还肩负着调配我国人口健康发展的艰巨使命,更重要的是使得育龄夫妇开始面对着“生育二孩”与“家庭生育成本”抉择的天平。为此,本研究依托于开放“全面二孩”的政策背景,立足家庭生育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图找到家庭生育成本的相关影响因素、家庭生育成本与育龄夫妇的生育决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重庆市为调研地点,采用文献研究、自填式问卷调查、走访型个案调研等方式,对重庆市的350位育龄人士、15个育龄家庭进行了研究。首先,设立了“家庭生育成本中的经济成本是影响生育决策的最主要因素”的总假设与五个子假设;其次,以家庭为组织单位,建构成本-效益家庭与个人生命周期的理论框架,对家庭生育的经济成本进行尝试性核算;第三,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育龄人群对生育成本的看法,以及性别、学历、夫妇是否为独生子女、生育状况和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对家庭生育成本的影响;最后,通过对不同生育类型家庭的个案研究,将家庭生育成本的内涵进行深化和提炼。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同时也验证了所有假设:一是经济成本是影响家庭生育决策最主要的因素;二是不同生育类型家庭在做出生育决策时其考虑的成本因素有所不同;三是性别、独生子女、学历水平、生育状况以及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生育成本的重要因素。根据结论,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以及企业层面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反思,为我国整体提升人口生育率、保障二孩生育家庭权利、共同分担二孩生育成本等提供借鉴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