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的净化是21世纪最热点的话题之一。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新型分离技术,超滤在水处理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由污水中存在的生物大分子导致的膜污染问题依然是制约超滤应用效率的瓶颈。因此,提高超滤膜的抗污染性能尤为迫切。已有研究表明静电相互作用直接影响膜污染情况,一种有效的减少膜污染的方法是改变膜的荷电情况,利用孔径截留和静电排斥的协同作用,降低膜污染。本论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膜材料,以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不同相对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应用一种新型的改性方法,即“高压外电场(2kV)强化”技术,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得PVDF超滤膜。研究了电场强度对膜结构、表面基团组成、膜亲水性能、膜电位以及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膜相比,改性PVDF膜的蛋白吸附量明显降低。同时,在电场强度的影响下,改性PVDF膜的亲水性也得到提高。尤其是以PEG600为添加剂的改性PVDF膜,其蛋白吸附量下降了43%,达到132.54μg·cm-2,接触角为64.8°。然而,外加电场对膜的截留与通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论文还研究了PVP K30质量分数对PVDF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PVP K30含量的增加,PVDF膜的分离性增强。且改性的PVDF膜的分离性能优于未改性的膜。同时,改性的PVDF膜的亲水性高于未改性的膜。改性后的膜的蛋白吸附量有明显的降低。当PVP K30含量为9%时,改性的PVDF膜的接触角值为65.4°,蛋白吸附量减小46%,达到26.40μg·cm-2。当PVP K30含量增加时,膜电位亦随之增加。与此同时,所有改性的PVDF膜的电位均为负值。说明在改性的PVDF膜的表面存在着负电荷。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进一步制备出了一系列以不同相对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致孔剂的PVDF超滤膜,并分别研究了致孔剂分子量、电场强度对膜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PVP分子量的增加,改性与未改性的膜的电位都随之减小。改性PVDF膜的超滤性能也得到提高。同时,蛋白吸附实验表明,改性PVDF膜的抗污染性能也明显得到提高。与未改性的PVDF膜相比,其蛋白吸附量下降65~78%。这是由于改性的PVDF膜表面固定了更多的负电荷。所有的实验结果表明,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将对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开发新型的抗污染高分子超滤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