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之功,历史之迹,学科之争——郑振铎俗文学理论探疑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俗文学”源远流长,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俗文学的研究曾经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显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今,放眼当前“俗文学”的研究现状,却不禁让人忧心忡忡。一方面,“俗文学”的定义不清,俗文学研究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还面临许多学者的质疑。另一方面,“俗文学”的界限模糊,很多学者往往把俗文学与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白话文学等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导致俗文学研究陷入如此尴尬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景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在历史语境中去正确理解郑振铎关于“俗文学”的定义,造成之后很多在此基础上的研究产生了偏离。所以,可以说,郑振铎的俗文学理论既体现了他的首创之功,又是一个历史之谜,同时也是造成俗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纷争的重要根源。通过各种历时和共时的比较分析,笔者得出结论,郑振铎提出的俗文学理论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在当代也可以与时俱进地对其加以借鉴吸收。当然,也不能否认郑振铎在俗文学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某些差距,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俗文学史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最后,笔者概括出了对郑振铎的俗文学概念最准确的理解,理清了俗文学与众多相近学科的区别,希望能为俗文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前景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针对楔横轧模具设计、计算和制造复杂的难题,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Delphi,开发了楔横轧模具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快速输入轧件图、自动计算热轧件图、优化工艺参
应读者要求,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出《一汽-大众奥迪A6轿车零部件采购资料》。原刊登的《广州本田雅阁2.3L轿车零部件采购资料》稍后再作安排。
1915年以《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的“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不但启蒙了中国人的思想,而且在泰国的华侨华人社会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以白话文表现本国社会生活和华
反义词一直是词汇研究和教学的重难点。成对的单音节反义词分别与另一语素或词相结合的构词模式具有极强的生成性和对称性。本文以反义构词模式为研究对象,描写和解释了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