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抗神经元表面抗体的靶抗原位于神经元细胞表面,主要通过体液免疫机制引起相对可逆的神经元功能障碍,免疫治疗效果良好[1]。AE的免疫治疗分为一线免疫治疗、二线免疫治疗和长程免疫治疗。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mofetil,MMF)作为AE的长程免疫治疗药物,主要用于复发病例,也用于一线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和肿瘤阴性的AE患者。但目前缺少对MMF治疗AE有效性、安全性、具体方案与相关免疫参数的研究。研究目的:分析接受MMF治疗的AE病例,评估MMF治疗AE的有效性、安全性、相关免疫指标参数,为提出MMF治疗AE的适应征和具体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曾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就诊的AE病人共35例。收集患者基线及随访的临床情况,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估患者临床转归,收集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清IgG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CD19(+)B细胞绝对值,CD4(+)T细胞绝对值,CD8(+)T细胞绝对值等。采用IBM SPSS V20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MMF治疗后mRS(0.33 ±0.56)较治疗前mRS(3.33 ±1.52)明显改善(p<0.001)。29/35例(82.86%)治疗期间无复发,35/35例(100.00%)病人在终末随访神经功能状态良好(mRS≤2)。治疗前后血清IgG水平(p=0.014),外周血CD19(+)B细胞水平(p=0.025)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p=0.808)、CD8(+)T细胞水平(p=0.808)无统计学差异。血清IgG水平在接受期间4个月内降至最低点,外周血CD19(+)B细胞水平,mRS在治疗期间呈逐步下降趋势。35例患者中仅有少数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轻度副反应(胃肠道反应n=3,头痛 n=2)。结论:MMF可作为治疗AE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与MMF选择性抑制体液免疫有关。MMF可能需4个月达到理想效果,治疗上可分为诱导期(4个月内)和维持期(4个月后)。血清IgG水平、外周血CD19(+)B细胞水平,mRS可作为用药期间的监测和评估指标。研究目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抗NMDAR脑炎)是最常见的一类与突触表面受体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体液免疫是其主要的致病机制,鞘内合成的抗NMDAR抗体是是致病的直接原因;但其具体的免疫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抗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与血清的细胞因子水平,以揭示其体液免疫反应机制,分析细胞因子其对抗NMDAR脑炎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收集52例明确抗NMDAR脑炎、21例炎性对照组、20例非炎性对照组患者的脑脊液与血清标本并于-60℃贮存。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其中CXCL13、BAFF、APRIL、IL-6和CXCL10等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使用IBM SPSS V 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疾病组间、急性期与缓解期细胞因子的均值差异,分析影响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1)抗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中,CXCL13,CXCL10,APRIL较非炎性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P<0.001;P=0.033;P0.042)。血清细胞因子中,BAFF与非炎性对照组之间(P=0.003)、CXCL10与炎性对照组、非炎性对照组之间(分别:P=0.030;P=0.043)存在显著差异。(2)急性期患者脑脊液CXCL13、BAFF和IL-6水平较缓解期显著升高(分别P=0.050;P=0.014;P=0.041);急性期患者血清BAFF水平较缓解期显著升高(P=0.022)。(3)脑脊液CXCL13水平与年龄相关;脑脊液IL-6水平与淋巴细胞炎相关;脑脊液CXCL10水平与患者年龄、mRS相关。(3)急性期脑脊液BAFF与APRIL水平不受临床因素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发现,抗NMDAR患者脑脊液CXCL13,CXCL10,APRIL水平较非炎性对照组显著升高;急性期脑脊液CXCL13、BAFF和IL-6水平,血清BAFF水平较缓解期显著升高。脑脊液淋巴细胞炎症与脑脊液IL-6水平相关,年龄可能影响CXCL13的水平。提示以B细胞为核心、T细胞辅助的鞘内体液免疫反应可能是抗NMDAR脑炎主要的免疫机制。抗NMDAR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XCL13、CXCL10、APRIL,以及血清BAFF、CXCL10可作为病情评价和观察治疗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