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这也推动了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三次产业比重分别是28.2%、47.9%和23.8%,而到了2006年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1.3%、48.6%和40.1%,第三产业比重虽低于第二产业但一直快速提高,这说明我国经济从总体上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和中后期的转化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服务业的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将逐渐替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考察我国各省市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及其之间的差异,对于科学地监控和指导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传统的效率分析方法忽视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得到的效率结果往往是有偏的,因此本文采用由Battese等人于2002年提出的共同前沿模型(Metafrontier Approach),将中国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并以各个省市作为评价单元,采用1999年至2007年数据,以服务业增加值为产出,以服务业从业人员和资本为投入,来分析各地的服务业效率以及共同技术比率。结果显示:中国各省市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在总体水平上偏低,并且各个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这9年中,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服务业的平均效率为0.41,技术效率损失约为59%,除去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服务业比较发达的省市外,大部分省份的服务业效率在0.2-0.6之间,这说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是我国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平均效率达到了0.54,而中西部分别为0.37和0.31,可见区域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本文在分析效率影响因素时,采用面板数据Tobit回归模型,将共同前沿法得出的共同技术比率和效率值分别作为因变量,结合我国服务业的现状特点选择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率等环境因素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以劳动力素质、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代表的供给性因素对共同技术比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提高服务业的产出水平;同时,在对效率值的回归分析中,除了三个供给性因素仍然有显著的影响外,人均GDP、人口密度、城市化率等需求性因素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如供给性因素的影响大。
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分别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市场化改革、推进对外开放、引导服务业的合理需求等四个方面给出了提高服务业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