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其中胃间质瘤占60%-70%,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肿瘤晚期恶变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肿瘤转移等不良临床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目前,胃肠道间质瘤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近年来,随着临床微创技术发展,针对早期胃肠道间质肿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技术的研究热点。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微创手术有两类,即内镜下套扎治疗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套扎治疗适用于直径≤1.2cm的肿瘤。其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但该法不足在于套扎后肿瘤自然脱落,无法取得完整的瘤体送病理检查;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极易导致穿孔、出血。本研究将内镜下套扎术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相结合,拟通过套扎术降低和避免穿孔、出血,同时,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消除瘤体非自然脱落。以期提高微创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首先完善并规范了联合微创手术的技术流程和步骤。通过设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了临床病例213例,其中综合微创术组132例,单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组81例。观察指标涉及一般特征(年龄、性别、瘤体大小、组织分类等)和效果指标(手术切除情况、并发症、医疗费用等)。观察结果显示:1.病例组年龄为16-67岁(平均48±10),男性占55%,女性为45%;瘤体直径为0.5-1.2cm;病理诊断的98例胃间质瘤中,极低度恶性胃间质瘤73例,占74%(73/98);低度恶性胃间质瘤25例,占26%(25/98)。2.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等特征方面有可比性;病例组的切除率为100%,比对照组(90%)切除率高(p∠=0.01);出血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100%),p∠=0.01;两组术中穿孔率(0.76%)与对照组(17.28%)相比,明显降低(p∠=0.01);治疗中所用钛夹数量比对照组少(p∠=0.01);治疗费用平均为3333.4/人,比对照组(3972.0/人)明显降低(p∠=0.05)。3.相关数据显示,早期胃肠道间质瘤应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可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内镜下治疗的安全性,而且完整切除肿瘤送病理检查,获得瘤体完整的病理诊断,提高了内镜下治疗的切除率,降低了病变的残留率,保证了疗效。不但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医用耗材,降低了医疗费用,而且创伤小,充分体现了内镜下微创治疗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