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逸”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成为文人士大夫在得意和失意的重要精神寄托。虽然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就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其后国内也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把“逸”这个范畴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系统的进行研究至今还是一项空白。本文试图从儒、道、释三家互动的文化事实出发,把“逸”的问题放置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系统的阐发。文章分为五个组成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阐述了“逸”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接着分析了目前的研究情况,最后提出了研究的方法。 在第一章中,主要从“逸”产生的社会历史基础和文化渊源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逸”产生的历史语境。 在第二章中,主要结合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文化语境来具体分析“逸”的历史内涵和演变轨迹。这是全文分析论证的一个重点。因为,只有弄清楚“逸”在各个时代的具体情况和内涵的变化,才能对“逸”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从历史的角度作总体的把握。而这正是研究的关键,也是历来研究者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一章又分成四个组成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主要分析了“逸”由人到艺术的演变问题。第二部分分析了“逸”在唐宋时代的发展状况。在第三部分中,主要分析了“逸”在元代的深化和理想模式的建立。第四部分重点分析“逸”在明清的发展。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逸”在近代的衰落和原因分析。“逸”的衰落苗头出现在它的泛化之际。泛化是指“逸”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已经渐渐渗透到绘品评的方方面面。“逸”作为绘画品评的最高等级和文人画追求的理想境界,泛化无疑降低了它的品格,进而造成了泛滥。此时,西方列强开始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随之,西方文化开始强行介入到中国文化体系中来。“逸”作为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体现,在近现代救亡图存的历史大潮中渐渐走出人们的审美视野。至于“逸”衰落的原因则是本部分的重点所在,也是以往研究的一个空白点。 在论文的结语部分,对“逸”的现代意义作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