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帐篷戏剧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反安保”学生运动,那场运动衍生出了两代帐篷戏剧团体“红帐篷”和“黑帐篷”。早在1992年,自称“红帐篷”嫡系传人的日本“新宿梁山泊”剧团就在上海演出了帐篷剧《人鱼传说》。2007年,日本导演樱井大造带领“野战之月·海笔子”帐篷剧团在北京搭起帐篷,演出了帐篷剧《变幻痂壳城》。那以后,樱井大造开始在北京实践其帐篷戏剧理念,期间先后成立了北京帐篷戏剧小组、“临·帐篷剧社”和“流火帐篷剧社”,制作演出了两部原创帐篷剧《乌鸦邦2》和《赛博格·堂吉诃德》。本文重点考察樱井大造的帐篷戏剧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和实践情况。绪论部分简要介绍帐篷戏剧在中国大陆的研究现状,对现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范围。第一章按照时间线索梳理帐篷戏剧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脉络,并将帐篷戏剧在日本和台湾的相关情况作为研究背景。第二章结合笔者参与2013年帐篷剧《赛博格·堂吉诃德》制作的亲身经历,参考北京帐篷戏剧小组、“流火帐篷剧社”和台湾“海笔子”帐篷剧团的内部通讯,尽可能完整呈现帐篷戏剧的整体制作过程,即自主稽古、场地寻找、帐篷搭建、舞台、道具和服装制作、帐篷剧公演、帐篷拆除与内部总结等,尝试探讨各个环节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如自主稽古时演员关注问题和身体表现上的差异,以及公演场地寻找反映出的北京城市空间现状。第三章以2013年在北京上演的帐篷剧《赛博格·堂吉诃德》为例,详细叙述剧中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尝试为读者还原这部帐篷剧的舞台场景,结合笔者在担任《赛博格·堂吉诃德》场记过程中的观察和感受,分析帐篷戏剧通过在地实践而获得的现实感与关系性。帐篷戏剧在中国大陆的实践虽然为时尚短,但目前在北京戏剧领域已小有影响。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帐篷戏剧丰富了当代中国大陆的戏剧种类,贡献了独特的戏剧理念,其戏剧主题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认识中国大陆当下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