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医疗设施是城市的保障设施,属于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强制性设施,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医院既是医疗卫生设施的主要形式,也是公共设施重要的子系统,“准”公共部门的形式之一,医疗设施的空间合理布局对于城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医院规模、布局研究在我国不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现实紧迫性。本研究在国内外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圈层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平均最近邻指数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等GIS空间模型,分析长春市中心城区医疗设施(综合医院、社区医院)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探讨长春市医疗设施在空间格局演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春市医疗设施空间格局调整与优化的主要措施。研究发现:城市核心区域由于历史惯性、人口分布、交通导向等因素始终是医疗设施集聚的中心。综合医院呈现“单核心”空间结构,空间集聚显著,社区医院“多核心”的空间结构已经形成,空间分布趋于均衡。同时随着土地与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主体的变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临巨大的挑战,医疗服务设配套严重滞后于城市空间的变化,同时医疗设施与居住用地空间扩散方向整体存在“错位”问题。在规范医疗服务设施主体决策行为与科学城市规划的引导下,应始终坚持均衡、高效、可达、公平的原则,积极促进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疏散与均衡布局。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这一部分中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思路。明确了公共服务设施与医疗设施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理论,可达性理论、评价理论,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首先明确了医疗设施空间布局的主要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空间体系划分,在此基础上运用GIS空间模型,对长春市医疗设施总体发展情况、空间布局现状、2002-2014年间医疗设施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医疗设施在空间布局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这一部分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医疗设施空间布局调整的目标、原则,提出了长春市医疗社会上空间布局调整的主要策略。第四部分为第六章,归纳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且指出了本研究的欠缺和不足,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讨论,对医疗设施的研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