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之严密、成熟和完备让人惊叹。刘勰对前代圣贤和当代学者的纵览、学习与借鉴为此书提供巨大的营养。在对《文心雕龙》思想渊源的研究中,《论衡》对《文心雕龙》的影响亦值得研究。二者在文学思想、思维方式和论证逻辑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同样既经受过冷落,又历经辉煌的著作,《论衡》与《文心雕龙》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已为学术界所公认。总体来说,已有的研究还比较零散、琐碎,尚难以完整地呈现出《论衡》与《文心雕龙》的内在联系。因此,系统地梳理、研究《论衡》对《文心雕龙》的影响以及《文心雕龙》对《论衡》的继承与发展依然是有必要的。本文着力于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力图在二者联系的研究中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在这段重要历史时期的发展与流变。关于王充对刘勰的影响,涉及到《论衡》与《文心雕龙》两书的诸多方面。宏观上的观念体系,如从王充“折衷”、“析理”到刘勰“唯务折衷”的思维方式,及二人较为一致的自然元气论认识。具体的概念,如“意象”一词首创于《论衡》,而被刘勰引入文论批评话语。具体到文学评论,王充对刘勰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王充的文质观和文体论都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文质论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基本看法对刘勰创作《文心雕龙》都有影响。刘勰所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正是对王充“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说法的继承与发展。在作家创作论方面,王充指出时代对作家创作所起到的先决作用。在此基础上,刘勰对文学发展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刻的论述:“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二人都主张作者要重视个人修养,主张“博览”、“积宝”。在文学发展的古今问题上,刘勰也保持了与王充的基本一致。不过,刘勰继承王充已有认识的同时,还对自己时代出现的问题作了独立思考。比如对想象和夸张的认识,刘勰主要是对王充认识的偏差进行反拨。二人不同的理论主张也在批评实践中得以清晰展现。以对汉赋的批评为例:王充对汉赋有褒有贬,看似全面客观。实则是继承前代儒者观念,主要从“为世用”的功用论角度出发,对文学自身并不在意。同样是对汉赋有褒有贬,刘勰实现了从文学角度对汉赋的观照。这样的进步正是随着文学一科的逐渐成熟,文学批评对文学研究的愈加深入,人们对文学性日益重视的过程而来,乃是巨大进步。通过研究两部著作的内在关联,既可以实现对刘勰思想渊源的深入追溯和探寻,也可以对思想著作《论衡》在文学理论方面的贡献有一个更为精准的判断。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长河中,东汉到六朝正是学者对文学的所知渐多,文学理论渐趋丰富、深入的时期。从王充《论衡》到刘勰《文心雕龙》,正是文学独立性的日益彰显。因此,本论文亦可谓中国古代文论自汉代到魏晋南北朝以来发展流变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