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婚姻文化的当代变迁——基于广西武鸣县大皇后村的田野调查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jxb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民族学的传统研究对象之一,相关研究涉及家庭结构、婚姻仪式及婚姻制度等诸方面。在现代化过程中,婚姻的形式、仪式与内涵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该变化引发的诸多婚姻问题值得探究。婚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既是个人、家庭及社会群体联合的一种契约性表达,也是家庭观念与两性关系观念的反映。通过对婚姻文化的变化研究可以观察个人、家庭及社会的结构性变化。  本研究以南宁市武鸣县的一个壮族村落为例,研究壮族传统婚姻文化的当代变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婚姻文化。本文介绍了壮族传统不落夫家、入赘婚、两头走等婚姻形式,详细描述了婚前准备、结婚过程及婚后仪式。然而,近几十年的社会转型引发了婚姻的形式、仪式及观念的变化。本文首先探析了婚姻观的变迁,包括壮族村落民众的择偶及离婚观,接着探讨由观念变迁引发的婚姻形式和婚礼的变化。无论在婚姻观念层面抑或婚姻实践层面,武鸣大皇后村的婚姻文化均融入了现代性的诸多因素,表现出与过往婚姻文化的不同。文中还进一步讨论了村落婚姻文化变迁的原因,指出现代经济发展、政策干预及家庭财产继承方面成为村落婚姻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
其他文献
民族学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科学。在社会、文化变迁中,民族学始终关注的是某个小型社会中具体某种变迁,也就是说,这种小型社会怎么发生
土司朝贡既是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交往的主要途径,也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对土司地区传播的重要媒介。土司朝贡制度源于元代,完善于明代,衰微于清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