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小说里出场人物的心理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上春树是一名非常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日本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同本的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被誉为是一颗不同凡响、璀璨耀眼的文学奇星。他不仅在日本文坛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自一九七六年发表第一部作品以来,村上春树陆继发表了30多部作品,是当今日本文坛中的多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风靡东瀛列岛,还被译成多种外语,在世界各国发行。在许多国家,其作品很快成了大红大紫的畅销书,德国、美国、韩国等许多国家的文学界对村上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授予了多项的荣誉奖项,一时间,村上春树的名字震惊海内外,在世界各国掀起了“村上春树狂潮”。   村上春树的小说构思奇特、情节新颖,文字优美流畅、文采斐然。小说里的人物对话更是新意迭出,给人意外惊喜、浮想联翩。在本论文中,笔者深入剖析其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认为村上春树最大的魅力在于敏锐、精确地把握了时代气息,聚焦于人类倾斜失重的精神世界,含蓄地表达了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存的“真实”和真实的“感性”。小说人物的无可救药的孤独、无法摆脱的空虚、无可言喻的无奈,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村上春树通过小说人物表现了人性的精神失落,成功地描写了一颗颗在精神失落中不断寻求的孤独而又真诚的心灵,使广大读者不知不觉融入书中独特的氛围,引发读者心灵深处微妙而又深切的感触和共鸣。   本论文中根据村上春树作品对读者的心理影响力,深入分析其极具特色的人物心理。围绕在现代社会中文学艺术对人们心理活动影响重大的两个主题:“性爱”与“死亡”,以及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的行为及语言特色,从其交际、性爱和自杀三个方面入手,展开对村上春树小说的人物的心理分析。   在第一章中,主要通过人的生活环境、言行及交往状态分析核心人物的心理现象。第一节分析了村上春树最新作《1Q84》的主人公之一青豆的心理,笔者根据她的成长环境、人生的交往,结合心理学经典理论深入剖析其心理状态及该状态的成因。第二节主要围绕《挪威的森林》里的永泽,一个表面光芒四射、内心却黑暗孤独的角色,通过他的言行与交际洞悉其心理的真实状态。   在第二章中,以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性爱主题为中心,分析人物的性与爱的心理状况。第一节里,以村上春树小说中通篇以性爱为主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为背景,围绕主人公与几个交往对象的情节,着重分析主人公的性爱心理;在第二节里,以《挪威的森林》的女主人公直子为中心,分析其性与爱方面的精神分裂:在第三节里,重点分析《1973年的弹子球》的主人公的“奇特”的性爱现象。   在第三章中,围绕作品中的人物的死亡,总结其自杀类型,深入分析自杀心理。并通过活着的人对死亡的态度,进而分析自杀对活着的人的心理影响。   通过深入的分析后,笔者以为,村上春树之所以这么受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的欢迎,主要是因为村上笔下所创造的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以及运用心理学手法对人性的深刻表达,塑造出一个个独特奇异的人物形象,从而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形成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当代中国媒体尤其是报纸目前依然在审查制度下运营,从而确保主导意识形态在大众媒体的广泛性。但随着二十一世纪信息爆炸的产生,以及市场经济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在审查制度之
学位
佛教自6世纪中叶传到日本以后,发展迅速,到中世时期,佛教思想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主导思想。奈良时期开始,历代日本天皇出家之例就不在少数。作为祭祀长,又是宗教权威的象征,天
学位
小说的时体表现与会话文中的时体表现不同,在其中有奥田靖雄与铃木重幸所提出的时、体与语气体系无法解释的现象。工藤(1995)以一人称和三人称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确立了小说
学位
主位结构始于布拉格学派的交际动力理论,经过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发展及重新界定,己经成为语篇分析的常用手段之一。近年来,学者们对主位结构的研究着重于
学位